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都没有少林,天下第一门派为何凭空消失?
这个问题应该是金庸先生写这两部小说的时候,少林寺的知名度应该还不是太大的缘故。当时想不起来加入少林派这个角色而已。
少林寺开始声名远播,名扬四海,人人皆知,是海灯法师当主持之后的事情了。
尤其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大火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凌厉且火热的学武潮,热血青年奔赴少林学两招的热情空前绝后地热烈。——乃至于现在,人们还是对少林功夫崇拜不已。
《少林寺》之后,又有很多少林寺题材的电影应运而生,少林更加风头十足,出尽风头。你比如有一部《二指禅》的电影,开头出来表演二指禅的老和尚,就是真实的海灯法师——不过这部电影委实有些年头了,主演是谁,我也记不清了,就还知道海灯法师曾经在里边表演了一下。
少林派的横空出世与金庸写射雕系列的时间要差上好多年,他一时疏忽少林也是情有可原。射雕系列应该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海灯法师当少林主持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少林寺系列影视也都是八十年代的产物。
这两部小说中也有过少林僧人的出现,但自从火工头陀事件之后,少林派的实力已大不如以前,天龙寺的南帝先不说,就说说中原少林吧,一,穆念慈比武招亲时,来了个少林僧人上台比武,但三拳两脚竟让穆念慈给打败了,要知道穆念慈的武功,在射雕英雄传中是属于垫底的!二,黄药师问陆成风:冠英所学什么武功?陆:未经师父同意,不敢教他本门武功,他师承少林派旁支仙霞派的枯木大师,黄:枯木那点微末功夫,连给本门提鞋都不配,从今天起,你可以教他本门武功了……!可见少林派在五绝眼中啥都不是,除了这一个原因外,《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郭靖和五绝,《神雕侠侣》的主角是杨过和小龙女,以上几人与少林派都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没必要在少林派上过多着墨!
金庸老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神奇的武侠世界,不过在《天龙八部》中声望很高的少林寺居然鲜少出面?纠正一下并不是消失。
少林寺鲜少出现的原因
在《天龙八部》里,少林寺在天下门派中属于翘楚的存在,被称为武林的“泰山北斗”,除了天下第一大帮丐帮,无人与其抗衡。因为少林寺有扫地僧这样的得到高僧坐镇,虚竹也算是半个少林弟子,武功也是顶尖的存在。
按照金庸写这三部曲的时间,《天龙八部》是最早的一部,其次是《射雕英雄传》最后是《神雕侠侣》。权及一时的少林,在后面两部作品中,都鲜少提及。主要原因是后面两部作品的主旨是民族大义,抵抗蒙,金等民族的侵略,个人侠义全部升华为国家层面的侠义。就像郭靖和黄蓉镇守边关襄阳那样,用自己的能力诠释侠的含义。最尴尬的是少林在那时已经在占领区,在强大的统治者面前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直到少林迁往南宋,才慢慢恢复。
金庸为何这样设计
《天龙八部》光看作品的名字就和佛有关,八部天龙,本就是佛家人物。还有刚开始时的带头大哥也是佛家子弟,这么想来也不难理解在《天龙八部》中少林寺很重要,是头牌。而在后面两部作品中,金庸展现的是家国情怀,佛家讲究与世无争,况且少林那会儿是在占领区,根本发挥不出太多的力量,所以金庸直接切入主题,因而也就减少了少林的戏份。
射雕和神雕虽然都是武侠人物偏重,但是总体来说两部都是以时代背景作为铺垫而成,帮派之间参与本就少,何况是寺院。少林比较封闭一些,符合自身特殊情况,少林不太参与其它门派争斗,做好自己,不主动对社会现象做出正面回应。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都没有少林,天下第一门派为何没有写上去呢?
网上不是经常有人在说,“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在处在宋末元初的时候,那时候天下大乱,南宋小朝廷也是风雨飘摇,自身不保,所以少林寺的和尚应该是关起门躲起来避祸去了。
而全真派是属于道教的,所以他们出来了。
好吧,以上是我开玩笑说的。
其实《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对于门派的之间的争斗并不多。
《射雕英雄传》主要写郭靖的成长史,然后是家国情怀,几乎没有门派相争相斗的局面。所以没写少林很正常的。
《神雕侠侣》主要也是写的杨过的成长史,也没多少门派相争相斗的局面。
《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里都有门派相争。
《天龙八部》里几个大帮派开会,还有主角之一的虚竹也是少林寺的,乔峰也算是半个少林弟子,所以《天龙八部》里避不开少林。
《倚天屠龙记》里几个大帮派围攻光明顶,少林作为一个大门派,所以就被写出来的。其实《倚天屠龙记》里也算是乱世了,但是和尚还是出来的了,所以我前面说的纯属开个玩笑而已。
少林派一直是金庸大侠笔下不可或缺的门派,《天龙八部》中的带头大哥玄慈方丈乔峰师傅玄苦大师,《笑傲江湖》中的方证大师方生大师,甚至反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澄观澄光等十八罗汉,都是武林一等一的高手,也都在那个江湖世界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可是影响最大的“射雕三部曲”,却只在《倚天屠龙记》中出现了少林和尚,前两部书中著名的两次“华山论剑”根本看不到少林高僧的影子。
郭襄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但华山两次论剑,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难道寺中和尚自忖没有把握,生怕堕了威名,索性便不去与会?又难道众僧侣修为精湛,名心尽去,武功虽高,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
后来张君宝用自学武功打败了“昆仑三圣”何足道,一名老僧才吐露了真相:七十多年前寺内有个火工头陀偷学了少林武功,后来打伤了达摩堂九大弟子,以及首座苦智大师,畏罪潜逃。罗汉堂首座一怒之下远走西域,开创了西域少林一派。“经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学竟尔中衰数十年。”
七十年前,正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第一次华山论剑前十年,少林寺因为这场内部事故,就从北宋乔峰时代的英才辈出,到了无人冒头的地步。
再往后觉远禅师圆寂,无色大师听到了一部分《九阳真经》,少林寺也在其他门派一心反元时在敌占区韬光养晦,才有了后来“神僧”空见等几位道貌岸然的大师。少林寺也才重新兴旺起来。
说空见师兄弟道貌岸然,大家也不用生气。举一个例子就能知道:张三丰带着无忌到少林求医,时任方丈的空闻是如何回应的:
“武当派武功源出少林,今日若是双方交换武学,日后江湖上不明真相之人,便会说武当派固然祖述少林,但少林派却也从张真人手上得到了好处。小僧忝为少林掌门,这般的流言却是担代不起。”
您瞅瞅,这是慈悲为怀的得道高僧当着不治就要冻死的小孩说出的话吗?
大师的作品,总是在不动声色的填平之前埋下的伏笔。
为什么《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没有少林僧人行走江湖?
谢谢三哥邀请。“双雕”中几乎没有少林僧人行走江湖,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主要原因:“双雕”是以道家为基调的小说,至高武学《九阴真经》乃是从道藏里领悟出来的,甚至在开篇直接引用《道德经》里的内容。而“双雕”中最强大的门派是道家的全真教,两部小说中的主角郭靖和杨过都跟全真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于一部小说来讲,必须分清主次。既然主要以道家为基调,那就不能过多地去写佛家。金庸小说里也有以佛家为基调的小说,比如《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从佛教群众基础极好的大理开始写起,以段誉的经历来表达“众生皆苦”的思想。这种情况在“少林寺”大战,扫地僧出现的时候达到了巅峰。
直接原因:“双雕”时期的少林派已经走向了衰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
《射雕英雄传》里只在三个地方提及少林。一次是杨铁心给穆念慈比武招亲的时候,一个使少林罗汉拳的和尚上去打擂。第二个地方是提及“仙霞派”,那是少林派外支。第三次是提到乔峰。可以看出,在《射雕英雄传》里少林派就是打酱油的。《神雕侠侣》里主要就两个少林僧人,一个是张君宝的师父绝远,另一个是罗汉堂首座无色禅师。绝远虽然内力深厚,但是不会武功。无色禅师身为罗汉堂首座,居然因为杨过的原因拿罗汉拳的去讨好郭襄。后来昆仑三圣何足道一人单挑少林寺无人能敌,而何足道比起郭靖来可差远了。
少林派在“双雕”时期的萎靡其实是必然的。少林建立于北魏,繁荣于李唐。武宗之时,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灭佛”活动,大量的僧人被强制还俗,少林寺元气大伤。到达宋代时,皇帝独尊道教,少林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其他原因:少林寺毕竟是佛门之地,诵经念佛才是主要工作,练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少林僧人在寺里修习佛法才是最正常的,如果频繁出现在江湖中,那才不对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