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是否已经过时?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融合如同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它既不过时,也不新颖,只是世界变迁的常态。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一种“范式”的解释,对于全球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引起了人们各种反应: 新奇、义愤、恐惧和困惑,旨在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中文化因素的关注。
文明总的来说是指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成果,其中文化因素在文明的冲突和融合中作用尤为明显。
文化价值观决定了文明的扩张性、兼容性、自我更新性。
世界上每一种文明形态,自身都孕育着冲突与融合的因子,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真诚对话,毫无疑问会起到逐步消解文明对抗的作用。
“文明冲突论”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态势下,不仅是一场“贸易战”,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相互敌视与忌恨。
“文明冲突论”是一种忧患意识,它不是激化全球的矛盾,也不是要维护某个大国的文明优势,而是想通过正视冲突,达到重建世界秩序的目的。
世界新的秩序如何重建?是通过战争,还是通过握手?这就要涉及文明发展的平衡问题了。
世界各国文明的发展大致均衡了,文明的对话才有可能,这和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是一样的。
文明要均衡发展,不能没有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认同的态度与自我更新的能力。
西方文明的咄咄逼人与东方文明的温柔敦厚如何化解?试看文明发展力量的对比吧!
除非人类已发疯,“文明的冲突”决不会导致“历史的终结”,只会在冲突与融合的循环中走向各自文明的朝圣之路!
在亨廷顿的理论中,文明的概念是随意的、不明确的。如果以严肃的世界史标准衡量,他著述中的历史、地域和政治标准往往被任意替换,因此得出的结论有时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站不住脚的。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他本人对于理论也有不同程度的深入解析与变化。当许多人将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视为文明的冲突时,他反而认为这些事件并非源于此。因此,是否可将亨廷顿的理论整体归结为“文明的冲突”,并将其作为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基础,这本身是有疑问的。
亨廷顿强调的是不同宗教、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会在世界历史、国际关系进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因此要对文明因素予以重视并加以研究。他再三说明自己并不赞成所谓的“文明冲突”,而反复强调他的另一个结论:“未来将不存在全球性的文明,而是由不同文明组成的世界,所有文明都必须学习共存。”
依上所述任何理论随着时间的不断检验正确的还是会继续发扬光大,瑕疵的部分也会慢慢指正,不能用一时的定论去看一个现象热度。
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哪个译本好?
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著,主要有三个译本,商务印书馆20世纪世界政治学译注丛书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版,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最好的译本应该是商务版的
关于《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译本,不同的版本都有其优缺点。但是,建议选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杨继绳先生翻译的版本。这个版本在语言上更为流畅自然,翻译准确且符合原著意思,同时还加入了对中文读者更为友好的注释和解释。总之,这个版本是读者们学习和了解亨廷顿思想的不二之选。
新出的战争与文明也是可以选文明的吗?跟部落冲突一样吗?
不一样,两个游戏类型一样,都是战争策略类,但是战争与文明可以选择八种文明,每种文明的发展都相对比较独立,比如兵种以及策略都需要不同的思路进行开发,玩起来很多样,COC的话就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