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将军公孙瓒是怎样落得兵败自焚的?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在199年的时候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首先我觉得得交代一下为什么公孙瓒被称为白马将军。
史书云: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大意就是说,公孙瓒这个人喜欢白马,多次打击北方民族,都叫他白马将军,后来就专门组建了白马军队。
如果说公孙瓒为什么失败,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的代表。
在前期公孙瓒其实有着非常好的优势,自己出身首先不差,出身贵族,另外自己相貌堂堂,又从小机敏,娶了涿州太守女儿,又自己建立了功勋,在北方打出了威名,可以说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条件了。
至于后期为什么自焚而亡,可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错误估计自身实力
当时公孙瓒主要是在北方的势力比较大,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就是袁绍。在建安三年时候,袁绍曾经和他表示了议和的意向,当时的袁绍其实已经是兵强马壮了,但是公孙瓒错误估计了自身的实力,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或者觉得袁绍根本没资格作为自己最大的威胁。直接没有理睬并加强守备,为自己引来了一个大敌人。
2,自身性格问题
公孙瓒这个人没法说,如果说和他的上司刘虞的矛盾可以说是因为对待百姓及北方百姓的态度分歧比较大,更愿意采取强硬政策。但是当袁绍攻打自己的时候,自己的一个将领被包围,公孙瓒非但没有进行救援,反而进行责备,认为是他作战不力,督促他力战。可是这样一来,民心大失,首领都不管自己了,谁还为他卖命。所以后面几乎没有太大抵抗直接就打到了公孙瓒的地方。
3,考虑不周
这个可能有一点牵强,公孙瓒最为致命的死因是后期被袁绍识破策略,截取信件,来了个将计就计。其实当时公孙续10万人已经快到了,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固守等待,袁绍粮草一旦出了问题,就安全无虞了。
综上所述,欢迎补充交流。
金陵少年试答之。
瓒曾为国初至者一,矣时尝居中国东方之率。与今日之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处。瓒更是备早事发之恩,然瓒之时并不长矣,一代枭雄竟败于绍,困于高楼,灼焚。则瓒一生中最大者败笔处,以其居万劫不复之地。
公孙瓒,字伯圭。汉末军阀武臣、汉末群雄一。瓒贵。以母卑贱,当之郡中小吏。以其貌美,且声、机辩,得涿郡太守知,以女妻之。为养其翁犹助瓒拜前太守卢植为师,此中与刘备、刘德然共师于卢植门。《后汉书》: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者亦。家世二千石。瓒以母贱,遂为郡吏。为人美姿,大音声声,言事辩慧。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略见书传。出师后,公孙瓒于刘君旗下为御车。后为辽东属国长史。
公孙瓒与刘备为一时人,而成于刘备早多。公孙瓒以强者抗北穹,兵勇,威振边疆。早瓒为一大有志者,其连年兵亲战,无论在民犹卒,皆一甚有威足尊者。瓒虽武夫,而性甚毅,在场辄冲,冲在最前,为士之重。公191年,青州黄巾寇渤海,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于东光南大破青黄,斩首三万。青州黄巾弃辎重,奔走渡河。瓒待其过半出,复破黄巾,死者数万,虏七万人,车甲财物无数,瓒乃威名大震。《后汉书》:“初平二年,青、徐贼三万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不可胜算,威名大震。后,瓒取冀州、青州、兖等地,先主亦在其下仕。
公192年,公孙瓒与袁绍交战,于界桥南二十里之不敌绍,瓒即退,爰整其旅,合成均势。公193年,汉献帝迁瓒为前将军,封易候。瓒诬虞与袁绍谋取号,借汉献帝之手,诛杀刘虞。刘虞死后,瓒得其幽,此时之瓒至矣人之矣。然而,好景不长,公孙瓒据幽州后为日益消,其变固又无法。公孙瓒与乌丸胡数万人战,遂大败,性愎之,屡发兵,皆以败终。是时之瓒骄矜,又私荒凉。瓒疏宾客,致身无亲,其谋臣将士都渐渐疏,人心不战而必为败。
后,瓒益骄,不恤民,以其远客,左右无可信之人,是则在玩火自焚。公198年,袁绍与瓒谈及欲,瓒自以为,不以在眼袁绍放。绍遂出始讨公孙瓒。公孙出保,谓其为绍攻将,并不行救。而瓒将递之败,终,瓒变成光杆司令。其料必败,杀其妻子,然后灼焚。
金陵评曰:公孙瓒,频年征战,成了极残忍之性。其人早,毅壮,而无谋才,更不知政。晚年之瓒,贪乐,丧有斗志,又复骄矜,卒然遇此。
公孙瓒简介
公孙瓒,字伯圭,《三国志》等史书中多称呼其为伯圭,他是东汉末年时的群雄之一,为人骁勇善战,为保护边疆付出了汗马功劳。他因母亲出身卑微而处处遭受排挤和歧视,但为人相貌俊美,声如洪钟尤其擅长辩论,一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试图摆脱地下的地位。后来被涿郡太守看中选为了女婿,自那以后,在岳父的照应下开始走进官场,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拿到了统领北方四州的权利,成为强大的诸侯之一。但是公孙瓒最终在龙凑之战后不敌袁绍被击败,选择在高楼上自焚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公孙瓒的晋升之路
公孙瓒虽然出身卑微,但从未放弃过努力去摆脱自己的命运从郡守小吏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彼时,边疆战乱不断,国内时局动荡,边章,韩遂等人叛乱,公孙瓒奉命率兵捉拿反叛,并顺利击败张纯等反叛分子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破虏将军。北方外族屡次骚扰致使战乱繁多,民不聊生,公孙瓒便率兵驻扎边疆,勇猛善战的作风打的敌人不敢再来。因为常与左右随从皆骑白马,人们也常称呼他为白马将军。
公孙瓒政治上的恩怨
公孙瓒随着自己的地位越来越高,便放松了对自己部下的管教,任其抢夺百姓,而与他共事的刘虞则与他完全相反,因此两人在政治上的矛盾越来越大。
袁绍派遣公孙越(公孙瓒堂弟)帮助孙坚攻破周昂,战场凶险公孙越死于流矢,公孙瓒大怒,认为堂弟之死皆是袁绍一手造成,至此公孙瓒与袁绍结怨。而后与袁绍互相争夺领土发起战争,其中胜败皆有,双方势同水火。
自我毁灭
公孙瓒与袁绍接连不断的战争最终害苦了百姓,刘虞决定阻止公孙瓒的暴行,并出兵讨伐瓒,但刘虞为人正直抵不过公孙瓒征战多年,最终战败,一家妻儿老小皆被瓒所杀害,可惜刘虞一生正直爱民,到最后却被诬陷了一个反叛的罪名。而公孙瓒暴力,放任部下,睚眦必报的行为为他招致了更多的仇恨,他更多的人与他敌对想要讨伐他但是皆以失败告终。最后他索性挖起了战壕筑起了高墙,积粮三百万斛,自己与妻妾住在里面,其结果就是导致身边的宾客,亲信渐渐疏远了,最后身边无人可用。
建元三年,袁绍约战公孙瓒,公孙瓒没有回复,袁绍开始兴兵全力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只守不攻,加上众叛亲离没有等到援兵,最终被袁绍破城而入,选择了自焚。
结语
公孙瓒的结局是必然的,他一开始勤奋努力摆脱自己的卑贱的命运的出发点是好的,后来又驻守边疆多年,多次击退来犯外敌,本来已经走到了政治生涯很高的一个位置,但是后来随着战功越来越大不能够坚守自我,放任部下抢夺百姓渐渐失了民心。度量狭小,孤高自我,与忠厚正直的刘虞结怨,更是引来了天
白马将军公孙瓒曾威震天下,最后却为何落得先杀妻子再自杀的结局?
很简单,公孙瓒在取得幽州之后,条件好了,日子舒服了,危机感就没了,而且他作为武人,政治敏感度和智谋都不高,所以最后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了。可以参考下董卓,人生经历几乎差不多,都是从边军干起来的,杀胡而出名。
单从民族大义上说,公孙瓒是英雄。抵抗外族,保卫了汉朝的军事地位和百姓,但他本人有几大败笔。1,不应杀刘虞,刘是正根苗红的皇叔,其本人对政治有独特见解。2,只懂用武不懂治理和政治,所以一个切手段都是为政治服务,不懂治理,打仗需要人才,金钱,粮食,其统治地区不能成为他的保卫基地,3,不懂用人,只知冲杀,说实在就是没头脑。他有赵云,关羽,张飞,刘备时不用,用的亲信和家人,文人三人一条龙,他一个不用。太史慈逃难路过时,他看都不看,太悲了。4,最主要的他不爱百姓,拿百姓当草,又有谁帮助他,他自杀是逃不掉的,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就当吹牛,笑笑罢了。
白马将军是什么神?
白马将军是唐观察使柳冕
白马将军作为陪祀妈祖的神灵,在莆田,衍变的记载除了赋予人原型的唐观察使柳冕,还有白马神化的白马将军。
明永乐时,在一部名为《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的道经里,白马将军是天妃林默娘的部卫之一,“前后导从。部卫精严,黄蜂兵帅、白马将军、丁壬使者、柽香大圣、晏公大神。有千里眼之察奸、顺风耳之报事,青衣童子、水部判官,佑助威灵,显扬正化”。
民间传说中的“白马将军”是道教中的白武神,有些地方也称白武神“白驮将军”
在古代,民间几乎家家都会立有“白驮将军”或“白马将军”白武神的牌位,一旦童孩遭受惊吓,即虔诚的敬香跪拜,祈求孩子游魂归位。此风俗流传了一千多年,形成了“白马将军”的民俗文化。
鲜卑惩艾,乌桓远窜,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何却最终败亡?
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在199年的时候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公孙瓒贵族家族出生,要人脉有人脉,要资源有资源,但是他信念不坚定,无法正确使用人才,像人家赵云去投奔他他还用言语讽刺,还有一个田豫,为公孙立下许多功劳却没有被重用,最后还是投奔了曹操。公孙瓒身边重要的将领都是自己的亲戚,一群平庸之辈,这样的主公怎么能在乱世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