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吴国叛乱的孙氏五兄弟跟孙权是什么关系呢?
孙峻孙綝 兄弟是孙坚弟孙静之曾孙 孙静-字幼台(孙坚之季弟) 孙瑜-字仲异(孙静之子) 孙皎-字叔朗(孙静之子,孙瑜之弟) 孙奂-字季明(孙静之子,孙皎之弟) 孙峻-字子远(孙坚弟孙静之曾孙) 孙綝-字子通(与峻同祖) 孙坚和 吴国太生孙策,孙权,孙朗,孙
吴国主公是孙策还是孙权?
吴国主公是孙权。孙策是江东军事集团的第二代领导人,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军事力量,但没有固定势力范围,后来借兵袁术,打下了江东,不过没有建立国家,只是作为江东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存在。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策和孙权分别是孙坚的长子与次子,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不幸中箭而身亡了。由孙策带领余部,打出了江东八十一州的割据局面,孙策被刺杀后亡后,传于孙权执掌江东八十一州。所以说,是孙策先当江东主公的,然后在是孙权当吴过主公的。
怎样评价三国中吴国国君---孙权?
能分三国之一的存在当然不可小觑,他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举措,使得经济方面收到很大的刺激,比如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的海上交通,使得贸易繁忙起来,这对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具有历史意义。
不过,他在晚年时对继承人这件事优柔寡断导致朝局不稳,引发党争,这是后人所诟病的。
总体来说孙权还算是个合格的帝王,保证了民生发展避免领地遭受外敌侵虐。
以我的看法,如果把对一个政治家的评分看做是百分制,孙权可以得八十分。(同时期刘备九十分,曹操九十五,诸葛亮一百分,利益相关,亮粉。)
如果评论军事家,曹操还是九十五,孙权恐怕还是八十分,刘备的分数我不会打,也不敢打。
孙权这个人,不可小视,也不可过度期待。他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君主,但达不到杰出甚至卓越的程度。(曹操那种才能叫卓越),因此称他是一个优秀的君主。

优秀方面,
1,孙权有胆气,有挑担的勇气。(十几岁继位,可见是一个少年英雄,有胆色。)
2,孙权有魄力,在知道自己不行的时候敢于放权。(这点明显强于陈后主,陈后主宁愿带妃子跳井也不敢重用萧摩柯,而孙权可以先后授予周瑜,陆逊军权,可见有不一般的气魄和胸襟。)
3,孙权有机智。(不多谈,多有证明。)
4,孙权有谋略,联刘抗曹,趁刘备取汉中半分荆州,借嫁女之事试图离间刘关,并为日后偷袭留下借口,还有趁关羽不防备偷袭荆州三郡等,都是孙权有谋略的证明。
5,孙权有识人之明。(比如起用东吴四大都督,重用政敌诸葛亮之兄诸葛瞻,预言魏延杨仪生变等等。)
6,孙权善于观察,谋定而后动。
7,孙权善于安抚团结,善于搞各种活动活跃气氛。
孙权有没有缺点呢?
答,有。
1,缺乏魄力。(不敢放手北伐,遇挫即止)
2,举止较粗鲁,武人风格比较明显,重视个人权威,喜欢排斥政敌搞一言堂。
3,信仰机会主义,有便宜就占,多次背盟,反复,缺乏信誉,同时喜欢还诛杀大臣,晚年比较昏庸残暴。
综上,孙权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也是一位优秀的机会主义者。
孙权,是知人善认的明君。重用周瑜就别说了,周瑜死后,重用鲁肃,后来,任用吕蒙,活捉关羽,夺回荆州,特别是他力排众议,让毛头小子陆逊挑大梁,火烧刘营七百里,差点烧死刘备。其次,孙权建立了连刘抗曹的统一战线,和蜀国长期保持友好,孙刘两家,长期抱团取暖,一致对付曹魏。
三国演义中属下对孙权的称呼?
称主公
“主”字在古代和“柱”字是通用的,是“稳定,支持”之意。像“君主”一词中的“主”就是鼎定支撑国家的人的意思。
“公”字在古代是一个尊称男子的敬辞。比如三国中还经常出现的“明公”一词,就是英明聪明的男子。
所以,“主”字表现的这个男子的地位、能力和作用,“公”字表现的是部下对上级的尊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三国志13》吴国主公武将展示——孙权传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