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怎样做才有可能光复他的大燕国?
闯关东,走东北,找个自己有能力控制的女真部族;
然后慢慢积攒实力,培养属于自己嫡系的女真将领和一只女真军队;
再然后等待完颜阿骨打的消息,在完颜阿骨打创业初期当天使投资人,与其他女真部族首领打好关系,对于那些不想和你搞好关系的首领,下死手阴死他,当然这个不能让完颜阿骨打发现,要不然慕容复就GAME OVER了。
再然后后面的路就可以参考曹操与司马懿的成长历程,特别推荐《三国志•魏书》,每天有事没事翻一翻,寻找灵感,寻找机会;
如果说司马懿的历史事迹是古代史的话,那对于慕容复来说宋太祖宋太宗就是当代史,必须重点学习,必须对宋太祖宋太宗的事迹画上重点,坚决以宋太祖为榜样,学习他的精神,当然,司马懿、宋太宗的厚黑无耻也一定要学,毕竟干司马懿、宋太祖这样的大事,一不小心露馅了,那就彻底悲剧了。
身为与宋太祖宋太宗差不多时期的人,强烈建议搞几本比如《屌丝如何逆袭成两代帝皇》《赵氏兄弟成皇之苦难历程》《赵氏之光荣与梦想》《宋太祖宋太宗语录》《如何才能皇袍加身》《如何制造灯影摇红的条件》《宋太祖大传》《宋太宗教你如何当皇帝》等等书籍,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宋史》,不要紧,这时候不要吝啬金钱与精力,自己搜集第一手资料,自己边学习边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后,记住保密的重要性,有多少大事是毁在不保密上面的,想当皇帝,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要不然就成了周世宗柴荣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和自己没关系。那就悲催了。
慕容复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光复他的大燕国,因为他处的时代确定了他无法光复燕国。慕容家的大燕国是指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慕容部所建立的燕国,史称前燕国,存在时间为337年-370年年,灭于前秦国。慕容复生活的时代是北宋仁宗时期,距离前燕国灭亡已经过去了七百余年了;当时北宋、辽朝、西夏、大理、吐番五国并立,五国之间的平衡并没有被打破,不具备裂土分疆的条件。
前燕国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主要统治范围还是北方地区。慕容复如果要光复前燕国,那么他的对手就是辽朝,很明显造辽朝的反比造北宋的反更加艰难,辽军比宋军强大太多了。因此慕容复家族的计划是在江南地区起事,先建立一块根据地,再向北收复失地,恢复前燕国的领地,甚至再次统一中国。北宋仁宗是一位出名的圣君,在他的治下,北宋内部稳定,想要造反难度也大。
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燕子坞,虽然在武林中颇有名气,但是要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慕容世家还是力有不逮。纵观历朝历代的建国历程,莫不是在动荡之中起事,他们或是军阀世家,或是一代人杰枭雄。慕容复处在和平时代,没有造反的大势,他作为一名武林高手,也不具备领兵打仗的才能。燕国灭亡七百余年了,鲜卑族早就融入汉族了,慕容复造反也没有什么资本。
慕容复的父亲想挑起辽国与北宋的战争,然后从中获利,结果失败而终。北宋立国后,除了前几十年跟辽国交战外,后面两国都保持了和平,辽国还是被金国攻灭的。江南地区是北宋的腹心之地,防范一直都十分严密,尽算是方腊起义,也被北宋成功镇压了。方腊借助明教的势力起事,尚且不成功;更不要说慕容复家族一支孤军了。
时势出方略,大势定长策!慕容复就算当了武林盟主,当了西夏驸马,当了大理国主,他也无法光复他的大燕国。根据后来的形势可知,金人崛起百年后衰亡,然后是蒙古纵横天下,鲜卑人的雄风早就成为历史了。
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有一个让人有点恨铁不成钢的人,这个人就是慕容复,慕容复一家是大燕国的皇族后裔,他们每一代都以光复大燕为终生的目标,正是因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慕容氏在江湖上的名声可谓是非常之响亮,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慕容复也没有逃过光复大燕的这个责任,但是原本一手好牌,却被慕容复打了一个稀烂,他一心想着拉拢各方势力,急于求成,可是自己本身又不被人信服,最后都功亏一篑,如果慕容复要是换一个思路,也许光复大3燕也不是没可能。
大家都知道,慕容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如果他改头换面,入朝为官,以他的武功和才能,绝对能够在朝堂站稳脚跟,然后拉拢朝官,控制军队,伺机而动,只要计划周密,光复大燕也不在是一个梦。
再有就是学他爹慕容博一样,利用手段,挑唆周边各国开战,当时大宋被契丹,吐蕃,西夏,大理等诸多国家所包围,对大宋虎视眈眈的国家不止一两个,只要有一家开战,周围的各国绝对出手分一杯羹,只要天下大乱,就可以揭竿而起,趁机光复大燕,成就大业。
总之慕容复为了复国,所做的那些事都走偏了,即便是在给他十年二十年他也不可能成功,其原因就是他不懂得放下自己的身份,不甘屈居人下,连输给别人都无法接受,心高气傲之辈,总是想通过战乱达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古今多少帝王曾受人羞辱,又有多少帝王曾忍辱负重。
所以,我觉得慕容家要是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走不一样的路,说不定真的可以光复大燕。
慕容复如果熟读中国革命史肯定会对复国有个清晰的计划。
一、成大事者需要聚众。
聚众之要,第一在于自己本身有思想,有能力,能办事;这方面,我们假设慕容复是合格的,是个能够自始至终绝大多数时刻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
否则,看历史就会发现,组织的创立者不一定能跟组织一起成长下去,可能会被开除的。
第二在于有团结他人的关切。
这个关切是利益所在,是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深刻洞察,是对革命理念思想的深邃研究。
上述都符合情况下,可以启动下一步了:种田。
二、种田。
种田分三步:一是广积粮;二是发动思想宣传,做思想启蒙;三是建立核心队伍。
1、广积粮:北宋末年,宋王朝对土地兼并控制并不大严谨,可以作大地主,蓄养佃农,抽出骨干训练为民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商业,积累钱粮,并组织商队和情报网。
2、发动思想宣传,做思想启蒙:可以参加科举,读书人的身份发动思想宣传,宋王朝读书人身份有很大作用;另外,可以像范仲淹、张载等一样办私塾、学院教书,用新思想武装人。
3、建立核心队伍:金字塔模式的管理层级,当代来看是有点落后了,但在宋朝绝对是适合的,管理层-组织层-执行层-基层,科学合理的用人体系。
三、有人有钱还要有根据地。
不然就是流寇,事实证明流寇的政权是存不久的,有了基本盘才有失败后再来一次的可能。北宋的四川、江南、山东都有叛乱的记录,这些地方都是有革命基础的。海南和琉球(台湾)太难,瘴气、人口都是很大问题,能够花个几十年时间到也还行,不过可能天时已过,画圈做个土皇帝应该也是可以。
四、待天时,或者创造天时。
北宋的政治和民众生存,以及国家间的外交有很多机会的,关键要自身硬。
最后可以看下民国小市民和宰执天下(都说韩措大最后睡了龙床),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