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是哪位皇帝让群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先秦时候,“万岁”这个词是用来表示对上天的尊敬的,并不是对王者的称呼。那时候的人们对上天怀有极大的敬畏之情,凡是遇到喜庆的事,就从心底发出欢呼,表达最真挚的喜悦。
史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在登上嵩山之巅,跟随的官吏都听到了有人向他三次大呼“万岁”的声音。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汉武帝告诉大家,这声音是嵩山山神在呼唤汉武帝,是对汉武帝的尊称。而且,汉武帝向神灵致意还礼,无不答应,也就是所谓“登礼罔不答”。 十五年后,汉武帝声称“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山东的芝罘山,整座山都喊他“万岁“。汉武帝为了进一步神化君权以强化封建专制而编造的“咸闻呼万岁者三”的神话,从此以后,就被一种臣子记下。群臣会意以后,在朝堂之上就高呼为“万岁、万岁、万万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要抬高皇帝的身份,显示出皇帝是上天派来管理天下的意思,就必须将君权神话,“万岁”一词正好表达了天子的普通人的区别。
尽管如此,“万岁”这个词在汉朝时也并没有被皇帝专享,隋朝时有一个人名叫做“史万岁”。可见当时平民百姓也可以随便叫万岁的。
直到宋朝,“万岁”这个词才真正变成帝王专享,不允许别人再使用,如果他人用之,就是僭越、谋逆、大不敬。
“万岁”这个词,在历史上,一是用作人们欢呼用,二是用作封建帝王特定的称谓。战国以前,未有“万岁记载”,一些铭文中已多有“万年无疆”,《诗经》中有“寿考万年”“君子万年”“天子万年”,从其语境可知,这大多是人们常用的祝福语。“万岁”一词战国后开始成为一个较为流行的词语。
真正把“万岁”两个字变为皇帝独享的那是汉武帝,当时汉武帝启用董仲舒的的“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儒家将“万岁”指定于皇帝,这是汉武帝为了神化君权以强化封建专制而精心设计的,然而“万岁”先前的含义比较用了几百年,人们一到高兴时还是欢呼“万岁”,汉武帝就对“万岁”的使用越来越严,越来越频繁。至宋朝“万岁”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
而最早让群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皇帝是武则天,据称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括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扫兴。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后兴高彩烈,推为杰作。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但根据学者的考证,“万岁”这个词最初不是皇帝专用的。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在西周、春秋时,人们常用“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作为颂词和祝福语,传递喜悦与彼此间的祝福。此外,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这类文字,如“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享”。那时也不是用于 对天子的赞颂,表示的只是传之子孙后代之意。
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这些颂词、祝福语发展和简化成“万岁”一词。战国时期,人们还在频繁地使用“万岁”一词。“万岁”还没有成为身份的象征。上至诸侯帝王,下至寻常百姓,都在使用它。而且这时“万岁” 一词在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意思。这一时期,“万岁”有一种意思,即作为“死”的讳称。“万岁”一词究竟在什么时候归皇帝专用,史学界意见并不一致,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始于汉高祖刘邦,还有一种说法是始于汉武帝刘彻。有一次,汉武帝出外巡游,来到雄伟巍峨的华山,爬到山顶后,一行人在一个庙前休息,突然传来有一种苍老凝重的声音连喊了三声:“万岁!万岁!万岁!”随从们急忙去四处查看,却发现没有什么人,因为皇室出游的地方是不许一般人前来的。庙里的住持说:“刚才这三声万岁是山神的呼喊,是对天子的到来表示臣服啊!”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诏令天下人以后不能随便用“万岁”的称呼,只能用在皇帝身上。从此,宫廷里,宝殿前,“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但汉朝时,“万岁”一词还不是皇帝的专称。如朝礼仪规定,对皇太子亦可称万岁。当时皇族中还有以“万岁”为名的,东汉时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从汉到唐,人臣称“万岁”的事例,也是不绝于书。可以明确的是宋朝以后,“万岁”已经绝对成为皇帝的尊称了。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如果称了“万岁”,后果基本都是死路一条。直到清朝灭亡以后,皇帝没了,万岁一词又被公众化,成为人们表达心情的词汇,什么“青春万岁”、“友谊万岁”、“人民万岁”等等。
万岁的词义主要有四种,一是万年、万代的意思,指的是时间长,如《史记•田叔列传》:“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二是作颂词,意为千秋万世,永远存在。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万岁》:“盖古人饮酒必上寿称庆曰万岁,其始上下通用为庆贺之词,犹俗所云万福万幸之类耳。”三是臣民对皇帝的专称;四是皇帝死之讳称。
“万岁”一词最早与君主联系起来是用作颂词,后来逐渐演变成皇帝的专用词。《事物纪原》卷一:“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万岁”一词何时归帝王专用,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始于汉高祖刘邦,一是始于汉武帝刘彻。鸣久倾向于始于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有四处写到“万岁”。“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汉王,诳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刘邦在楚军“万岁”的欢呼声逃走了。

同卷“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项羽在绝粮受困的情况下,与刘邦议和,鸿沟划界,归还汉王父母、妻子、儿女。在汉军“万岁””的欢呼声中楚军撤退了。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这里的“万岁”已有专指刘邦的意思了。
刘邦打败黥布,还师沛县,在沛宫歌舞庆祝,“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这里的“万岁”已是皇帝之死的意思了,后用于皇帝死之的讳称。
“万万岁”一词用于皇帝,则应在唐代宗时。《旧唐书•回纥传》载,仆固怀恩原是郭子仪手下的一员大将,因被宦官陷害,举兵叛唐。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秋,仆固怀恩又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刺之众20余万,以犯奉天、醴泉、凤翔、同州等处,不久仆固怀恩病死,回纥首领罗达干等率其众二千余骑请降。
在接受回纥投降交涉中,郭子仪赌咒曰:“大唐天子万万岁!回纥可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若起负心违背盟约者,身死阵前,家口屠戮。”
至于武则天被群臣称万万岁问题,在《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中,有一篇李商隐的《宜都内人》,其中载:
“武后篡既久,颇放纵,耽内习,不敬宗庙,四方日有叛逆,防豫不暇。……内人曰:‘女阴也,男阳也。阳尊而阴卑,虽大家以阴事主天,然宜体取刚亢明烈,以消群阳,阳消然后阴得志也。今狎弄日至,处大家夫宫尊位,其势阴求阳也。阳胜而阴亦微,不可久也。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岁,男子益削,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后虽不能尽用,然即日下令诛作明堂者。”
本文收录在《李商隐集》中。这里的“万万岁”应该是个时间概念。
至于古代是哪位皇帝最早让群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应始于金朝。《金史•礼志九》中《元日圣诞上寿仪》记载:“皇帝升御座,鸣鞭、报时毕,殿前班小起居,各复侍立位。……若圣节则云:‘万春令节,谨上寿卮,伏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上下文判断,此文应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或之后,就是说金世宗可能是第一个被称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皇帝,当然,这有待金史专家定论。
魏忠贤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跟皇上没什么区别,干嘛要谋朝篡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当崇祯继位时,魏忠贤在朝中已是大权在握,且控制了明朝的特务机构,此时他如果想置崇祯于死地是很容易的,但他做的却是去讨好崇祯。这说明他主观上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
二、魏忠贤热衷于权力斗争。在朝中他不仅与以东林党人为首的文官集团进行斗争,他也在后宫中树敌。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皇帝,这点他很清楚,所以崇祯继位后他极力讨好。
三、魏忠贤当时并没有掌控了军队,另外他虽然掌管东厂,但东厂的人仍然是效忠皇帝的人,所以他并不拥有谋朝篡位的实力。
综上所述,魏忠贤只是一个依附于皇帝、忠衷于权力斗争的奴才。他没想过也没有实力进行谋朝篡位。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1627年十一月,崇祯试探性地把魏忠贤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发凤阳守祖陵。结果并没有引起骚乱。于是,于崇祯皇帝就放心地命令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
魏忠贤这位九千九百岁在熹宗朝掌权三年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手遮天,对于一个宦官来说这已经至高无上了。他一宦官如果篡位能成功吗?
话说当年朱元璋深谋远虑,害怕后世子孙忘记太监掌权的危害,生前命人铸造刻有“宦官不得干政”的铁柱,矗立在大殿门前,以起到警示作用。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与其他朝代相比,明朝臭名昭著的太监破坏力巨大,甚至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比如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
魏忠贤早年不学无术,混迹于市井,好吃懒做沉迷赌博,欠别人不少银两,为了躲避债主,一狠心挥刀自宫,托关系进宫做了太监。起初,魏忠贤丝毫不起眼,负责端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因为擅长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能力很强,得到魏朝的赏识,两人结拜为兄弟。
当时的魏朝,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属下,魏朝受到好处之后,多次向王安推荐魏忠贤,把他夸成一朵花。久而久之,王安感觉魏忠贤挺会办事,对于予以照顾,却未曾想到,魏忠贤表面上人畜无害,对王安十分恭敬,内心却狡诈无比,一旦得势,肯定会恩将仇报。
因偶然机会,魏忠贤攀上了客氏,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客氏身份特殊,乃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还被封为奉圣夫人。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平步青云,大字不识的他,竟然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且东厂事务也由他负责。木匠皇帝朱由校,一心沉迷于木工活,对朝政不理不问,魏忠贤趁机独揽大权。
行事高调的魏忠贤,每次出行的场面都相当隆重,百官跪拜相迎,他乘坐轿子的规格,跟皇帝不相上下,以致于“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上天若让一个人灭亡,必先使其猖狂,崇祯登基后,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把魏忠贤送上西天。罗列出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二话不说,将他发配到凤阳守陵。
魏忠贤彻底输了,自知难逃一死,又听闻锦衣卫正赶来逮捕他,用一个绳子,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万万没想到之大皇帝》美女攻略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