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游戏娱乐与知识分享的平台

装甲前线T(装甲前线t1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装甲前线T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为什么在敦刻尔克最后时刻希特勒发布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进攻?

为什么在敦刻尔克最后时刻希特勒发布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进攻?

当年希特勒为什么在敦刻尔克放走英军?我认为这决不是希特勒头脑发昏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希特勒放过敦刻尔克的英军的目的是不想与英国结怨太深,因为希特勒想与英国谈和。

当时德军占绝对优势,如果想全歼敦刻尔克的英军易如反掌,这决不是后世某些人说的是空军元帅戈林无能,更不是希特勒心疼他的装甲部队,在希特勒看来,敦刻尔克的那几十万残军败将被消灭与否已经无关大局。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德国极其有利,德军闪电战天下无敌,德军已经横扫西欧,在当时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峡,估计英国也在劫难逃,但是海战德国不占优势,所以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迫使英国谈和,然后在全力对付苏联,而要让英国接受谈和,就要给英国人留点面子,所以权衡利弊,希特勒放了敦刻尔克英军一马。

对希特勒这样的人物来说,在战场上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放走敦刻尔克的英军在当时是没错的,当然了希特勒的目的没有达到,因为希特勒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人,那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邱吉尔和他一样,目光看的很远,邱吉尔信奉一句名言,那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邱吉尔知道一旦英国和德国谈和,那德国就无后顾之忧,等德国打败苏联,那英国也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邱吉尔坚决不与德国谈和,希特勒的目的也没达到。

但邱吉尔对敦刻尔克的评价却是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这句话很中肯,这是对敦刻尔克撤退很好的评价。

因为侧翼的隆美尔向龙德施泰德报告,至少有5个师的敌军在几百辆坦克的配合下对他发动进攻——实际上英法联军反击的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和1个坦克连。接到隆美尔这个报告以后,加上前线各部队指挥已经陷入混乱,5月24日早晨,龙德施泰德向前来视察的希特勒请求:让A集团军停止进攻,在现有位置等待步兵部队上来,同时阻挡英法联军撤退的路线。

装甲前线T(装甲前线t14)

希特勒对这个意见表示赞同,认为装甲兵应该留着下一步的对法作战,于是批准了这个建议,同时要求在北面的B集团军立即加紧进攻,消灭包围圈内的英法联军。

龙德施泰德随即下令A集团军停止进攻。但是由于B集团军攻击并不顺利,而且英法联军有从海上撤退的迹象,5月26日希特勒随即下令A集团军恢复攻击,但是遭到英法联军的有力抵抗,最终未能突破防线,大批英法联军士兵得以顺利撤到英国。

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讨论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军事历史话题,其中关于为什么希特勒要在胜利在望的时候下令停止追击英法军队,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这一问题,也有很多人都讨论过了。

在很多人的猜测中,希特勒下令停止对英法军队赶尽杀绝,从而给了他们撤退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希特勒还希望可以与英国结盟,所以下手留有余地。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并不高,毕竟在之前的很多战役中,德国军队攻打英国军队还是挺狠的,并没有留余地,更何况这个时候。就连丘吉尔本人对这种说法都是嗤之以鼻。还有的说法认为希特勒不愿意误伤了敦刻尔克附近的荷兰地区,这一说法主要源自于他对于种族之上的这种病态追求。不过这个可以说也是无稽之谈。

如果单看当时的作战部署的话,更有说服力的是战略部署上的一次重大失误,而其中空军的头儿戈林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攻打英法的时候,其实希特勒在国内仍然没有到达地位稳固的时候,当时的陆军对他仍然颇有微词,很多人觉得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并不是明智的,并且也瞧不上希特勒的出身。而对于希特勒来讲,更希望通过胜利来进一步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对于戈林来讲,则是想要抢功,毕竟之前陆军几乎所有的风头都出尽了,空军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需要上位的成绩。希特勒也许在戈林身上看到了让陆军灰头土脸的机会。所以部署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主要以空军的攻击为主。

但是希特勒没有料到的是,德国空军对于海战还有海滩站并不擅长,许多炸弹掉到松软的沙滩上并不能立马爆炸,并且空军对于袭击船只也没有经验,所以几乎是一团乱,而这个时候装甲部队再上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总体上讲,这次主要是一次错误的战略部署导致。

希特勒是“不小心”放走的。

当时德国横扫西北欧,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荷兰比利时方向突破英法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一路追击,把英法联军38万的军队压缩在敦刻尔克地区。

但是,德国的装甲部队进攻速度过快,后勤一时难以保障,希特勒担心孤军深入会中了英法军队的圈套,下令装甲部队暂停追击,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而正是这一命令的下达,给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赢得了时间,当希特勒获知英法军队的真实情况后,命令部队继续追击,并命令空军对正在撤退的英法联军进行打击,但是为时已晚,最后英法联军三十多万人成功从敦刻尔克撤退。

以当时德国面临的情况来看,希特勒的选择不无道理。我们现在觉得希特勒犯了致命的错误,那都是后话,让你去希特勒的位置选择,说不定也是和他一样的决定!

当时让希特勒在敦刻尔克做出暂停进攻的重要决定,是源于英法联军的一次战术性的反攻行动。

1940年5月20日,德军的装甲主力已经突破色当,正全力向法国的纵深挺进,以合围其主力。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已经被包围,这时英法联军发动了一个战役性的装甲反击以图打开包围圈,使联军突围。约两个师的联军配备150辆左右坦克对当面快速挺进的德军的装甲前锋第7装甲师发起进攻。英军的玛蒂尔达重型坦克给德军造成了很大得恐慌,其75毫米的正面装甲,使德国的主力反坦克火力37毫米战防炮毫无作用。德国的步兵部队开始溃退,最后靠师长隆美尔的亲自指挥,将后方的师属榴弹炮和高射炮营所有的火力集中对英国坦克轰击,才暂时阻挡住联军的攻击,随着德国坦克团的赶来,双方发生激烈的坦克战,联军撤退。德军损失坦克9辆,联军6辆。

虽然德军阻止了联军的突破,但是联军装甲部队坦克的巨大的威力,给了德军很大的震动!当时坦克战德军出动的是最精锐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其结果是德军坦克损失还是大于联军。德军的装甲集群司令很快把报告交给德军统帅部以告知联军坦克的威力。这个情况引起了希特勒的很大忧虑!

这时我们再来看敦刻尔克的情况,此时德军装甲前锋已经突至敦刻尔克附近,除敦刻尔克的30余万联军外,德军已经将未来得及撤退的约100万联军包围,其覆灭是迟早的事。

如果敦刻尔克的联军不选择撤退,而是向当面德军发起攻击,其坦克将对德军装甲部队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迫使德军后撤,致使德军的包围歼灭意图彻底破灭,使被包围的联军主力可以安全撤退,如此,对于德军是灾难性的,德军很有可能再次陷入苦战中,难以短时间没打败联军,最终再次陷入两线作战。

当时的德军装甲部队在连日进攻中,实际可以作战的坦克已不足一半,战斗力自然下降许多,希特勒害怕他的进攻王牌被联军打败或遭重创。而那次德军最好的坦克对付联军坦克都损失大于联军,这个情况更加加剧了希特勒的犹豫。

事实上,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并不是希特勒一人的主意。在这个之前,希特勒跟龙德施泰特将军做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就于当下德军是否该实行追击。很显然龙德施泰特的观点和之前德军的报告最终促使了希特勒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

他们要的是西线的胜利,所以在被围的近百万联军和敦刻尔克的30万联军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只有彻底的吃掉那联军主力,才能宣告这次合围的成功,他们不敢拿西线的命运去同那30万联军做赌博。同时这些撤退的联军无论如何在短期内难以武装起来并再次投入西线,没有了这30万军队,德军占领法国将毫无悬念!因为法国剩下的只是那些二线部队了,战斗力很差。

所以如此来看,希特勒的选择是不无道理的,谁敢为了那三十万军队去冒有可能整个西线失败的险?

如果你是希特勒,你会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装甲前线T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