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究竟什么意思?何执政、右相都怎样了?有哪些“坑”根本没填?
昨夜让我们魂牵梦绕的《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慨然上演。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蔓延。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的BOSS,竟然是小小的徐宾?是他挟持圣人后,在张小敬(雷佳音)面前,给观众答疑解惑的同时,却也让我们多了更多的疑惑。
恢弘的长安城里,闹出这么大的恐怖事件,仅仅是吏部的八品小吏徐宾的一个人所为?他为了证明自己能成为宰相,有宰相之才,才串联龙波,毛顺,何孚等人,为太子洗白,揭露林九郎真面目?那么,救姚汝能的红衣人是谁?为何给他金币,让他去安西呢?永王为什么杀小弟封大伦呢?徐宾的金币又是哪里来的呢?何执正去哪了呢?圣人为什么把何执正的诗给填上了呢?
太子烧了林九郎的罪证,他的结果又如何呢?王蕴秀为什么这么大的胆,敢违抗圣人的命令射杀徐宾?她背后又是什么人呢?圣人知不知道右相林九郎的斑斑劣迹呢?右相结果如何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只能从续集里找答案了。但从鹏哥的角度看,有一些疑问,还是有合理的推测的。
何执正归乡了痛失爱子的何执正,浑浑噩噩地写下了回乡偶书的前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圣人来到何执正的家,感慨万千,执笔补上了后面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预示着,圣人放了何执正一马,让他归乡养老。
林九郎无事了太子早就看透了林九郎之所以如此嚣张,敢处处跟他作对,一切都是揣摩他父亲的意思,林九郎收拾他越狠,圣人越兴奋,让你小子天天惦记我屁股底下的椅子。
太子烧了何执正从庞灵家里找到的对林九郎不利的证据,这个庞灵除了是林九郎安插在靖安司的暗桩,另外的身份是林九郎的女婿。
圣人拿起火钳,对着燃烧着的,带有罪证的纸张捅了捅,这说明了,他息事宁人的态度。即便林九郎这个人搞风搞雨的,根本上,是他养的一条对付太子的狗,不能杀。太子也过关了
太子宁愿少了罪证,也不愿反咬林九郎,一味示弱的态度,让圣人成就感满满,俺还是那权掌一切,高高在上的圣人,哈哈哈。算你小子识趣,哼。
另外,我有个强烈的疑问,长安城里闹这么大的动静,太子,林九郎,永王各方人马纷纷登场,偏偏圣人跟个傻瓜蛋似的,让人牵着鼻子走,狼狈不堪的让龙波绑架,后又被徐宾绑架,这合适么?只是为了说明圣人的昏庸?独宠严太真?圣人你的人呢?故事的最后,黑白的镜头,李必,张小敬一起并排走,檀棋静静相候。大家都要离开,李必去修道修心,张小敬不要三品官职而执意要远行,檀棋选择入宫陪伴严太真。配乐中隐隐的战鼓声,压迫感渐渐逼近,景框中,李必,张小敬,檀棋,代表着三方的势力,太子,圣人,严太真,这又是否意味着,这不是结束,只是暂停,还有下文?《长安十二时辰》还有很多坑没有填,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徐宾这个长安十二时辰的大boss给人强行背锅的感觉,他这个小小的八品小吏,竟能把长安搞了个翻天覆地?不可思议。他的幕后真正主使到底是谁???最后徐宾对张小敬的表白,徐宾要把死囚张小敬救出来,只是因为好感,喜欢他淡泊的为人?怪不得网友们都说,徐宾这是要跟张小敬组CP啊。圣人面前,徐宾跟张小敬一番倾情的表白,震惊 了多少人。
说徐宾对张小敬不是真爱的,没看到他临死,还在楼下安排了草顶的马车,接着张小敬跟圣人,这是真爱呐。
如果有续集,并能把这些坑都填满,原班人马出演,铁定又是一部经典。虽然这部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些高开低走,激烈打斗的热开场之后,剧情节奏明显放缓,但故事里处处精致的细节,惊心动魄人物台词,按捺不住的勾心斗角,都意味着这是一部多年难遇的年度经典。这部剧每一集细细品读,都非常的饱满,清晰到触手可及的画质,辽阔的广角镜头,悉心打造的真实道具(盔甲,武器,街头的玩偶),场景(望楼,大仙灯),镜头(低调光,滤镜,光影的运用),动作(人物打戏拳拳到肉),人物表现(好恶让人爱恨交织),台词(堪比杀人诛心,细品来让人冷汗连连),如同一个心心念念的玩具,让人爱不释手,玩不够。虽然《长安十二时辰》剧情已经结束,但我感觉,回味,才刚刚开始。
PS:真讨厌元载跟王蕴秀这对钻营的男女啊。我是大鹏哥,喜欢就关注我。
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大结局了,后期还真让人的思路有点跟不上,转变的度有点大,好像是思路越来越清晰,事情越来越明了,但却让我感觉到坑越来越多,隐隐留下了许多的伏笔。
在剧中为我们留下很多笑料饿得发昏的程参,一下子就转变成为剧中最厉害的探案高手,思路紧密,逻辑分析能力强,给我的感觉是他才是大唐的第一神探,狄仁杰都要靠边站。
机械一般的刻漏博士庞灵只是请假从程参身边经过,就被其发现身上的女人香味,查出庞灵是右相林九郎的暗桩和入门女婿,并查出了很多右相结党营私的罪证,真可谓是办案神速啊!
程参通过询问何监各种细节,从而让事情的真相浮出水,为剧情的进展的埋下最大的坑——萨珊金币,种种迹象表明徐宾就是龙波与何孚之间的中间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萨珊金币的拥有者,从了他推断出金币真正的拥有者才是最大的主谋、最大的Boss。他留下了一张纸上写着:龙波——金币——何孚,而并没有写徐宾,说明徐宾并不是幕后的主谋。
人一生总要干一件让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闭眼,这是徐宾的野心所在,也是徐宾有才不得志,参与谋划恐怖袭击的动机所在。
但是从表面上看来徐宾是主谋,是的,徐宾非常有才能,思路清晰,但是他的官职太小,又没有经济来源,是无法支撑整个案件的全局,那他的背后究竟是谁呢?是太子或者安禄山?这个坑就有点大!
我个人认为太子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有可能十年之后的安史之乱都是太子一手策划的,因为徐宾最后叫太吉酒肆的老板去灵武,而灵武是太子新税法试行地,也是太子以后称帝的地方,这个地方新税法试行后非常的富裕。
圣人让太子督办靖安司来查案,太子实在没办法才才让李必出山来主持,因半年前他就谋划袭击圣人事件了,而靖安司成立才四个月,他利用了李必对他的忠诚和朋友之情,在查案会对他加以维护,除掉圣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太子而不是右相,因为圣人有杀太子的先例,怀疑心很重,而右相只是想代为执政而已,最开始并没有想到杀害圣人取而代之。
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太子和徐宾的掌控,徐宾不得已才出来强行洗白太子,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并点出了每个人的缺点 和连接点,看似很合理其实苍白无力,比如:
毛顺的自责:一个钱能买两张饼就击破了毛顺的心灵,何孚恨林九郎、林九郎怕死,萧规自视甚高自认为可以替天行道,李必重情对太子抱有朋友之情,太子利高者疑,这些都是每个人的缺点都被徐宾一一给列举出来了,也是说服圣人及大家洗白太子的连接理由。
最后太子把右相犯罪的证据全都当着圣人的面烧掉,让圣人好奇且看见了这一些证据里的字,从而放松了圣人对他的警惕,而且借此表明了态度,因为他知道此时他已无力回天,更明白圣人对自己的忌惮,所以他必须示弱,借此让圣人放过自己,而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至于右相是圣人一手提拔起来的,圣人最终还是放心不下太子的野心,因为他也不相信徐斌是恐怖实施的最后老板,为了平衡太子的力量即使右相犯了罪他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其他人,他也不相信更撑控不了,右相还是那个右相,但圣人也不会完全相信他了,这才会有了以后宠幸严真人和严真人的哥哥。
何监的原型是诗人贺知章,天保三载己有86岁高龄了,事件之后回归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这种圣人给为他提的诗补满了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种场景很是伤情,但是我并不认可,因为我认为这两句诗并不是圣人所写。
说到这里,整个电视剧还留下很多让人不明白的地方,让人反思,比如说是谁救了姚汝能?王韫秀违抗圣命射杀徐宾究竟受到惩罚没有?她凭什么有这个胆?永王想称帝但为什么杀死手下?
李泌和张小敬都受到圣人的嘉奖,一个是入凤阁,另一个是三品参将,然而他们都选择放弃并离开长安,张小敬还说等长安再有难时才回来,喜欢张小敬的檀棋反而跟严真人入宫这是为什么呢?这难道是为拍摄第二部电视剧做铺垫吗?
我个人还有一个很想问的问题,就是难道大唐盛世的女人都那么是思春吗?很容易追吗?特别是张晓敬,有四五个女人喜欢他, 但是都没有结果,也不知道许美女怎么样了?还是很期待再拍第二部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