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穿越唐朝之遇见李白和杜甫》?
明月皎皎,我趴在床上,翻着手中的《诗仙——李白》,沉醉其中。忽然,眼前出现一阵云雾,一个若隐若现的身影出现在前方。我用力妄想看清是谁。可总是看不清。一阵风吹过,云雾渐渐消失,身影变得清晰。
李白手拿一壶酒,一只杯,对我笑道:“明月当空,星辰璀璨,如此美景,何不出来秉烛夜谈?”君子成人之美,我虽只是一介女流,但也不愿破坏他一番好意。于是,我与他漫步在星空之下,来到一个靠湖石亭。
我们落座于石亭的石桌旁,但他只是自顾自地一杯接一杯的饮着酒,并未说什么,我见他不说,亦也不开口。不久我打破这个沉默“太白先生,您不仅诗才第一,更逍遥自在,着实令人羡慕。”
他笑了笑,抬头望月,一口喝净杯中的酒,才说道:“逍遥自在?你错了,这本并不是我的心意,我的愿望是能够入朝为官,替江山社稷做出贡献。可终究一场空。即使拥有一些称号又怎样?”
“先生何必这样,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同,所遇机遇也并不相同。”我急了。
“是啊,我亦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中略有不甘罢了。”仰头又饮尽一杯酒。
我听闻,没说什么。
“无妨,我早已想通,现在只能将心身投入这山水之间。”
我略有不解“先生为何愿将自己一生投入山水?难道这山水能消却您的悲伤吗?”
“呵呵,”他站起身,倚栏远眺,“你不明白。这山山水水,无一不是上天的杰作。置身于其中,足以享受到它的美妙。那绿意真的可以抹平心中的伤痛。”
我摇摇头,不在纠结此事。我忽然看到他手中的酒,好奇到:“先生,您自称自己是‘酒中仙’,我至今不明白,您为何如此爱酒?”
他愣了愣,随即解释道:“得意人生,要诗酒壮怀,化作满腔舒豪,尽情泼洒。失意之时,也可以自斟自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行。”
他并未多说,但我明白,其实,酒中乾坤,一半真睡,一半装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醉眼看人生,常常更能看到人间百态,亦真亦假,才能在这虚境之中找到一些生活真实的感受,释放出难得一见的激情。
想到这,我不禁抬头看看身边这位不断饮酒的大诗人,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无论寂寞与开怀,都以酒入心,用酒后的自由、奔放铸就了多彩的诗篇。
“好了,今夜就聊到这吧,如若可以,吾愿与你在交谈。”
没等我说什么,一阵云雾再次出现,他的身影消失在我眼前。
我摇了摇头,看到身旁的书,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可当时的一切却如此真实。如果可以,我愿真的可以与李白交谈,虽然只是一个奢愿。
李白的诗句关于时光?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形容人生生命如流水般转眼易逝,时间匆匆运动不止。
这几句话感慨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引发后文中对夜宴的描述,希望参加宴会的朋友们及时把握眼前的美景,尽此一欢。(流露出一定的及时行乐思想,不过在浪漫的文人诗人中,这似乎是一种浪漫而又伤感的情怀吧)。
穿越时空,如果让李白,王羲之,苏东坡参加高考,他们谁最有可能成为高考状元?
其实不同的历史时期做这种假设,是不太恰当的。毕竟时代不同,所接触的教育不一样,这种假设对古人有点不公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接受现在的教育,直接考的话,他们的成绩不会比我更好,更别说状元了。毕竟数、理、化是他们的死穴,即便是考语文,除了文章以外,他们也没什么优势。但是如果非要选一个,也就是说假设只有他们三个参加考试谁能得状元的话,我认为会是苏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是苏轼。
首先来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造诣主要体现在书法上,并写下了像《兰亭序》这样的书法传奇之作。但是高考不是比写字,所以王羲之肯定最吃亏。
我们再来看下,李白。被誉为“诗仙”,文采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肯定是顶级的存在。但是现在考试不光是考文章,还有数、理、化、英语。这样的话,估摸李白得有好多张卷子交白卷吧。
最后看下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和前两位圣人比起来有点多才多艺。前两位更多的体现的是“专”。就是在一个领域所向披靡,而苏轼体现的是“博”,就是 多元化发展,所以苏轼更适合现在的应试制度。而且苏轼还有个优势是前两位不能比的,就是苏轼参加过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高考压力很大,而科举同样压力很大,苏轼经历过这种压力,所以参加高考有一定心理优势。
当然了这都是小编的主观分析,斗胆评价历史名人。其实但凡在一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比普通人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所以从这点分析,他们谁是状元就不好说了,关公战秦琼,我们就当是个笑谈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时空召唤李白铭文出装攻略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