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的官职级别及大小?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1、国君
夏、商、周称“后”、“王”、“天子”、“天王”。
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
秦开始称“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结束。
匈奴称“单(chán)于”、单于妻称“阏氏(yānzhī)”,乌孙称“昆莫”,高车称“候娄訇(fú)勒”,鲜卑、柔然、突厥、回纥(hé)、契丹、蒙古等称“可汗(kèhán)”,简称“汗”;土蕃称“赞普”。
2、宰相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
战国有武安君商君,君是什么爵位和秦国二十级爵位有什么区别?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是什么意思呢?在现在看来君子代表着有美好品行的人。我们都常说君子如兰,君子如兰花一样清新优雅。那么在遥远的古代,君又代表着什么呢?

武安君,秦国大将白起,就曾获得此封号。他的成名之战也就是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经过此次战役后,虽然名声大噪,但最后结局也非常悲惨。在历来的战役中,都不杀降者。长平之战,有40万投降的士兵,秦王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就将其交给白起。因当时军粮匮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白起将40万投降士兵全部杀掉。因此引得众怒,秦王不得已将白起处死。
鬼谷子徒弟苏秦,也曾经被赵国封为武安君。他真的是凭着自己的一张嘴,游说多个国家,在他最风光的时候,曾一个人配了6个国家的相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级演说家。这样的一个奇才也终究逃不过被齐国人暗杀的命运。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战绩累累,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 、连却秦军。李牧当真是死的冤枉,这样一位忠臣良将,却被昏庸的赵王听信谗言,暗中布置圈套并杀害了他。
历史上一共有4人被称为武安君。还有一位就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燕。他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国大将李信,当时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项燕与之对战,秦国几乎全军覆没。但在不久之后的战争中,兵败战死。这4位武安君个个都身手了得,不同凡人,最终的结局都挺悲惨的。
接下来咱再说说商君,商君就是商鞅。商鞅之法家喻户晓,也是历史上改革较为成功的一例。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走向了强大。在他变法期间,太子触犯了法令,但由于太子是将来国家的继承人,便由太子傅代为受罚。他制定法律,严苛百姓,也大大打击了官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在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太子傅等一行人告发商君谋反,于是国君就下令逮捕商君。秦王派兵攻打商君,商君在郑邑池被杀死,又将他的尸体车裂示众。商君的结局很血腥,甚至死无全尸。
说来也很讽刺,秦国的20级爵位制就是商鞅推行的。他规定只要秦国的士兵斩获敌军军官的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相应的报酬就是田地一顷,住房一处和仆人一个。当然,要想获得最大的军功,就得全力杀敌。秦国军功爵位制共分为20级,以下是从低到高的顺序。
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我们可以看出最高爵位是彻侯。从这20个爵位中并没有体现君的称号。其实在战国时期,君和侯是一回事儿,他俩都是同一级别的,称呼XX君代表着一尊称。
也就是说,20级爵位制中包含君,它并非是一个单独的爵位。
日本战国从五位下是什么品级的官职?和中国历史上的正五品、从五品一样吗?
以古代的日本位阶制度来说,从五位下以上者为“通贵”(就是被认可为贵族)。
华族(贵族)嫡男一般一上来就授以从五位 日本是这种阶制来源于中国。以从五位下来说,日本将之比作秦代的“五大夫”爵位,由于始皇帝曾经把松树封为五大夫,因此又被叫做松爵(しょうしゃく)。通常授爵从五位下者,以担任国司的藤原氏傍流、橘氏和高阶氏的一门与清和源氏、桓武平氏等军事贵族的中阶贵族层为多。至镰仓时代初期为止,京都的中下级贵族、镰仓幕府于京都的官僚、源氏一门、名门的有力家臣等多为此位。室町时代时则为足利将军家和守护的初叙位阶,以守护和有力国人等为多。——日本的阶制其实是身份爵位等级,类似九品中正制;和后来科举制度建立后的品官制度不一样君是什么爵位,战国时的君是什么爵位?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
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
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OK,关于《战国之王》爵位提升条件大盘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战国之王》爵位提升条件大盘点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