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中角鲨介绍?
尼摩船长邀请教授参观采珠场,并问他怕不怕鲨鱼。教授答应了邀请,但惧怕在参观中遇到鲨鱼,因此在与同伴谈话时将“法郎”口误为“角鲨”。 ———————— 详细: 针对这个问题我是先查阅了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1979年重印的曾觉知译的《海底两万里》有教授将“法郎”说成“鲛鱼”(即鲨鱼)的内容(261页),但没有把“法郎”叫成“角鲨”的内容,这里疑有漏译,因此以下选段选自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2010年重印的“译文名著文库”中杨松河译的《海底两万里》(括号内页码表示此内容在该书中的页数),由于译本不同可能译名,内容也会有所差距。 在第二部第二章(205页)中,有: “(……)一只牡蛎里竟有一百五十多条鲨鱼,(……)” (……) “我刚才说鲨鱼了吗?”我连忙搪塞道。“我是说一百五十颗珍珠。说鲨鱼恐怕风牛马不相及吧。” 在后面又有(P206): (……)“锡兰采珠场一年的包租税是三百万角鲨。” “法郎!”贡协议【Conseil,通常翻译为康塞尔,又译为孔塞伊/龚赛伊】纠正道。 “是的,法郎!三百万法郎,”我接着说,(……) 后面一处就是楼主所问的原文。在这一章(第二部第二章)中,尼摩船长邀请教授去参观锡兰岛的采珠场(采珍珠的地方),并问教授怕不怕鲨鱼。教授答应船长去参观采珠场,但是却一直担心于碰到鲨鱼。在与仆人和尼德·兰(Ned Land,有的译为内德·兰德)交谈的时候(船长也通知了他们,但没提到鲨鱼),一直担心之后的行程中会遇到鲨鱼,因此说话时不小心将“法郎”误说“鲨鱼”和“角鲨”(在第二部第二章中他们并没有出发,也没有遇到鲨鱼,这些事情发生在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上。事实上在下一章,即第二部第三章中他们真的遇到了鲨鱼)。
在小说中角鲨的肚子是白色的,因为鲨鱼在海中游动永远都是背部朝上面对太阳,腹部朝下背对太阳,背部色素沉积,这样可以让鲨鱼更好地吸收阳光实现温度调节。角鲨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软骨鱼纲,虎鲨目,虎鲨科的一种鱼类,长5米,为白垩纪第二大鲨鱼,角鲨属于虎鲨目,臂蜡孔科,俗名,臂蜡孔鲨,时代为白垩纪,全世界与现代的虎鲨一样,角鲨长有三角形扁平的齿及有纤细锯齿的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