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跟狄仁杰有什么区别?
1、出生地和所处的年代不同: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
2、所处年代的地位不同:
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武则天非常敬重狄仁杰,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始终不予批准。她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
3、艺术形象中所断的案件类型不同:
包拯断的是冤案,而艺术形象中狄仁杰是断奇案。
扩展资料: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为清廉的象征。
狄仁杰是谁写的?
狄仁杰的一系列电视剧及电影都是从《狄公案》衍生的,《狄公案》是由清代一不知名作者不题撰人所著的公案小说,共六十四回,背景在唐朝,主角为根据狄仁杰半虚构的“狄公”。荷兰外交家高罗佩在日本东京的一间旧书店买到了这部书,并将其翻译为英文版本。
狄仁杰多久死的?
狄仁杰享年71岁。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狄仁杰,社稷之臣,一代名相,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管仲、李斯、萧何、陈平、诸葛亮、房玄龄、寇准、王安石、张居正)之一,与其他九位不同的是,狄仁杰身前、身后的名声都很好,结局也很好。
狄仁杰的历史贡献不是断案,断案如神这事,近代才被欧洲吹捧,最近影视剧炒作才广为人知。他在官场清正廉明、不畏权势、犯言直谏,保卫平民百姓利益,使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他善于举贤才,所用之人,很多成为名臣,正是因为有狄仁杰,唐朝在武则天时期又一次中兴;他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保住了李唐王朝。
狄仁杰的早年官场并不顺利,年轻时参加科举,从基层干起,后来升为京官。在大理寺寺丞位子上,他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案,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一上诉,依靠功劳积累提拔到宰相,却被酷吏来俊臣陷害,牵涉谋反案,被贬为彭泽县令。武承嗣多次要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后来契丹作乱,狄仁杰被起复,重新做到宰相。
狄仁杰最为人称道的,是举荐贤才。他两次举荐张柬之,果然被武则天重用,官至宰相,在恢复李唐王朝这件事上立下首功;他保荐李楷固、骆务等契丹降将,稳定边疆;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所举荐之人,都成为国家栋梁。
狄仁杰的晚年相当好。他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公元700年,进拜內史,武则天赐予豪宅一所,这在当时是唯一的,也是无上的恩宠。当年九月,狄仁杰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为他废朝三日,赐谥号文惠。705年唐中宗追赠为司空,710年唐睿宗追封梁国公,747年与张柬之等八人配享太庙,后晋年间还被追封为太师。
大家好,我是史海漫步。
狄仁杰的生平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生于官宦之家。狄仁杰的主要政治生涯是在武则天时期度过的,武则天以洛阳为政治中心,号称“神都”,故在洛阳也有狄仁杰的住宅,位于尚贤坊内。狄氏家族在河南一带生活的人很多,这里可以说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狄仁杰是通过明经考试入仕的,时间约在唐高宗显庆(656-661)中。其首任之官是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判佐,从七品下。判佐又称判司,是对诸曹参军事的统称,分掌本州各种具体行政事务。狄仁杰到底充任的是哪一曹参军事,史书缺载,不得而知。在此任上,他得到了工部尚书、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赏识,上奏唐高宗,推荐他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都督府法曹参军,正七品上,主管司法刑狱之事。
上元二年(675),狄仁杰四十六岁,调入长安任大理寺丞,从六品上,掌管本寺日常事务,并负责审判断罪之事。狄仁杰在此任上作出了突出成绩,高宗遂任其为侍御史。侍御史与大理丞虽然都是从六品的官员,但前者却是所谓清要之官,掌纠弹百官,权任颇重。此后,他还任过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道巡抚大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当了宰相,这时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这一时期,武则天为了巩固统治,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以铲除政敌。狄仁杰拜相不足半年,就被酷吏诬告谋反而抓捕入狱。后因缺乏证据,加之众臣营救,遂被无罪释放。
狄仁杰出狱后被贬为彭泽(今江西彭泽东北)县令,在这里前后四年。万岁通天元年(696),升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一年后,调任河北安抚使,接着又任幽州(治今北京西南)都督。神功元年(697)闰十月,入朝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这是其第二次拜相,时年六十八岁。圣历元年(698)八月,兼纳言。九月,以宰相身份任河北道行军元帅,率大军击突厥。突厥退军后,他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以稳定河北动荡的局势。久视元年(700)正月,任内史(即中书令的改名,为宰相之一)。同年九月病死,终年七十一岁。这个时间出自多种史籍记载,但可能存在错误,因为千唐志斋收藏的《大周故袁府君墓志铭》为狄仁杰所撰,其中明确记载墓主与夫人葬于久视元年十月廿八日,既如此,则狄仁杰就不可能死于此年九月,而应该死于十月之后的某时。
惊闻狄仁杰去世的噩耗时,武则天忍不住潸然泪下,悲伤不止,过了好久时间才喃喃地说:“朝堂空了,朝堂空了……”从此每当朝廷遇到大事,而百官又商议许久不能定夺时,武则天就会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老天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国老啊”可见,武则天是多么的重视狄仁杰。
总结
狄仁杰的一生都是致力于唐朝的光复而鞠躬尽瘁,为朝廷推荐了大量人才。一生爱民如子,同时也是一名旷世奇才。真可谓是,唐朝的一代名相!
关于狄仁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