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侠客网名?
1、半生輕狂客
2、独伴梨花影
3、花夕月锦绣
4、半城烟沙
5、仗剑天涯夜
6、孤星风
7、醉卧美人膝
8、浅轻泱泱墨
9、北故人
10、栀寒老酒
11、兴尽晚回舟
12、剑荡风姿
13、苏璃陌
14、昨夜闲潭梦落花
15、醉卧江南烟雨中
16、东风寄千愁
17、人花亦醉
18、枫缎葬
19、生不思
20、凌云霸天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武侠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随着古老悠久的中国历史一直走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结束。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风云中,武侠现象如梦幻般的存在;奏响着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黄钟大吕。
”士为知己者死” 春秋养士之风的初起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十分激烈,现象之一就是造成了一批具有特殊技艺的、并且自由流动的“游士”,这些游士都有一技之长,成语“鸡呜狗盗”之徒就是形容这些人的。
不过,诸侯公卿、士大夫们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却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这些上层人士不得不俯下高贵的架子,与这些“游士”甚至成为莫逆之交。
齐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姣姣者,《左传》载,他养了勇士殖绰、郭最为知己,后来晋国的勇士州绰、邢蒯也相继来投齐庄公。权臣崔杼后来弑杀了齐庄公,勇士州绰、贾举等八人随同赴难,只有另外两名勇士蒲葵和王何出逃,三年后两人秘密返回齐国击杀了另一名权臣庆封,终于顺利复国,并将己故仇人崔杼开棺戮尸,为齐庄公报了仇。这个案例是春秋时期养士的典型代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死士的身份比战国时期的养士复杂。
墨家的推波助澜 侠士横空而出
养士之风的盛行,使稚嫩的“侠”得到迅速成长的机会。
思想意识极为丰富敏感的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这时的一个学术流派或者是社会团体的“墨家”和他们的宗师墨子对此开始予以密切关注。
墨子是鲁国(现山东)人,生卒年大约是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间。这个时期介于春秋末战国初。他自称“贱民”,我理解为是一般的平民。
(墨子)
这个自称“贱民”的墨子,其实并非“武侠中人”,他们是一个文人团体,长期对武侠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后,提出了完整的“任”侠观念和理论主张。
《墨子.经上》提炼总结了这个“任侠”观念:任侠这个阶层人士出身于“士”,并非下层的奴隶。
“任侠”精神的实质就是“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见义勇为”。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解困,甚至捨身救人。
由于战国时期各地诸侯的彼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除了产生职业的纵横说客而外,职业刺客也应运而生。
应该客观地看到,这是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绝技或者力量出众的武士。
这些武士不拘形迹,或隐身于野、或醉卧街头,他们与一些权贵倾心相交,为报知遇之恩而血溅当场,虽殒命而毫无愧色。
这个时期著名的刺客有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均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刺客,也是著名的侠客。
豫让的事迹尤其令人唏嘘不已。
晋国豫让深受权臣智襄子的尊重和重用,豫让将其引以为知己。
在晋国的内乱中,智襄子为赵襄子所杀,因为俩人仇恨深刻,于是将智襄子的头颅上漆后作为饮酒器。
豫让誓为恩公智襄子报仇雪耻,于是隐名改姓,自宫入宫为太监,在行刺赵襄子的行动中失手被擒,赵襄子感其侠义精神,于是将其释放。
豫让坚持要“士为知己者死”,他矢志不渝,不惜付出用土漆染黑身躯,状若麻癞,吞炭为哑,灭须去眉的自残行为,跛行于市。
他孤注一掷,再次行刺赵襄子,又再一次失败,豫让自知难逃一死,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赵襄子在处死他之前成全他的“死名之义”,赵襄子于是脫下衣袍掷于地下,豫让状若疯虎,拔剑连刺衣袍三下,然后仰天长啸:“吾可以下报智伯(智襄子)矣!”説罢伏剑自杀。赵国震惊,皆为涕泣。
战国时期的游侠
我认为这个时期的特点与汉末三国时期相仿,中国土地上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的激烈竞争,当然要造成中国历史上极为精彩的文化大观!
在思想极为活跃的情况下,武侠阶层不甘平庸,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侠士大剧,纵然你是铁石心肠的硬汉,一片铁血丹心也会化作绕指的柔肠。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灵公荒淫无道,大臣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最后烦了,指使刺客鉏麑刺杀赵盾。
刺客隐于夜色中的大树下,他看到了正襟危坐的赵盾。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正人君子,于是浓浓的杀意开始退却,但是,不杀赵盾,如何向君主交待呢?杀忠臣和违君命都是大罪。
最终他选择了正义,以头撞树自尽!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游侠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如果得到极大的尊重和满足的话,他们纵然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游侠聂政以屠户身份隐于齐国,韩国大臣严遂受迫害流亡它国,于是有求于聂政,三顾茅庐都受到拒绝,但是,聂政是一个孝子,严遂于是准备了百镒黄金为其母做寿。
聂政拒绝了黄金,但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母亲去世后,他潜入韩国都城,强提一口真气,在空中掠过众人,剑指目标侠累,韩王和侠累皆死于聂政剑下。
宫中禁卫一涌而上,聂政挽起朵朵剑花,杀死了几十个警卫,自知难逃一死,为了不累及朋友亲人,聂政掉转剑刃,割去自己的面皮,挖去双眼,然后剖腹自尽。
我们当然不会用今天的眼光点评这件事,但是在二千多年前的社会文化中,聂政的确是为自己的“知己”去赴汤蹈火的。
结束语
战国时期的著名游侠荆轲必须提及,这位热爱武功的人,经常到各个大小诸侯国与武侠论剑,如榆次的盖聂、邯郸的鲁句践、最后来到燕国,与屠狗辈高渐离结为友好,当然,也认识了当地侠士秦舞阳,他十三岁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战国时期的武侠是中国古代个人英雄主义的里程碑时代,众多的武侠为丰富多姿的战国时代增加了特别的内涵,这个时期还有智勇兼备的游侠孟舍、荊轲、秦舞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荊轲运功于足下,如一苇渡江,头也不回地向西而去,他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腔热血,也带走了战国时期舍身成仁的最后古典武侠精神,从此以后,游侠也开始了“豪强化”的萌芽,中国武侠的道路和性质,有了明显的变化,限于篇幅,以后再说吧。
清朝时代吕四娘刺杀雍正皇帝,家喻户晓,长平公主是明朝末年的崇祯的女儿,为了反清扶明不屈尊贵削发为尼,曰月如梭练就了飞燕轻功,亲手嫡传女徒吕氏四娘,吕氏清朝为官误判案与雍正妃子干系,使其全家满门抄斩,幸运中被一独臂神尼法场救走,此女尼为长平公主,吕四娘苦练春秋,伺机为家复仇,其师兄甘凤池结江湖外应,几番巡回不曾下手,恰年雍正选妃之际乔扮混入宫中,侍寝用袖剑刺杀之,割下雍正头颅流落江湖,这就是历史上女侠吕四娘的传奇。
感谢邀请。
历史上从古到今记载的著名侠客有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来自武侠小说,还有一部分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记事的真实性。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有《刺客列传》这个章节来记叙春秋战国时期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认为这些小人物也试图改变历史,也应该不能被历史忘记,所以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了。《史记》中最有名的当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位侠客,在书里也记得很详实,这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侠客。
近代,真实存在的侠客有长江大侠吕紫剑,自然门传人杜心五和暗杀大王王亚樵。
吕紫剑,为民族大义大战日本人,挫败了日本人的锐气,展现了中华武功,被蒋介石的总统府聘请为国术教练官。
杜心五,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号称“中华第一保镖”,帮助孙中山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才有了中华民国。
王亚樵,黑道出身,但心怀民族大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既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又敢于组织暗杀团队对抗日本人,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取个好听古代侠客名字?
1、纳兰祥清
2、鹿杖客
3、独孤踏雪
4、琴剑懿行
5、断梦
6、顾芊凝
7、洛冰婵
8、西门雪
9、南宫燕
10、花亦容
11、柳含烟
12、墨竹
13、恨水
14、溪风
15、天裁
16、轩辕狂澜
17、冷雪影
18、天剑客
19、苏青霓
20、令狐瑾潇
21、墨念丹
22、唐楚蝶
23、凤楚秋
24、宋离愁
25、一剑飘红
古代人生怎么刷侠客?
八岁时不要读书要学艺,学艺栏里概率出现,不出现点下一年,刷的多了总会出现的。收入水平的话中上。,但是绝对不贫穷。
侠客这个职业没有什么特别的,也有可能是我没刷出来,可能级别高了会有特殊的剧情。
在古代人生中,要刷侠客,有以下几种方式:
八岁时不要读书,学艺,抓周,可以增加大概率成为侠客。
剧情中隔壁的武人可以询问是否拜师,选择“是”就可以走上习武这条路,长大后就可以成为侠客了。
以上两种方法仅供参考,游戏乐趣在于探索,具体操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