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游戏娱乐与知识分享的平台

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第一章)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甲午战争中日军都有哪些暴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就是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旅顺进行的大屠杀。

日军在旅顺大屠杀,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目的就是让士兵发泄战争的怨气。

经历过战斗的士兵,内心会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日本从战国时期就用屠杀的方式进行释放。

日本士兵们烧杀奸淫以后,压力释放,士气提高,可以继续作战,发泄兽欲。

在日军攻入旅顺口时,第2军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师下达了命令:除妇女老幼之外,一律格杀勿论。

屠杀开始后,师团司令部又下达第二道命令:凡穿着平民服装,疑为清兵的青壮年者一律诛杀。

这个事件本来可能不被外界了解。

旅顺地位特殊,是满清全新建立的军港,是北洋水师的核心基地之一。

所以,这里有一些外国人,比如:英国人詹姆斯·艾伦、美国人克里曼、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等等。

这些人将看到的现实告诉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的《纽约世界报》等媒体,由此旅顺大屠杀才被世界知道。

英国人詹姆斯·艾伦(James Allan)在他的著作《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中写道:“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詹姆斯·艾伦又说:“在我周围都是狂奔的难民。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日军击毙所有遇见的人,在街道上行走,脚下到处踩着死尸。天已经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丝亳没有停息的迹象。枪声、呼喊声、尖厉的叫声和呻吟的声音,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

近代以来,文明日昌,世界各国的军事教育基本上一直都在往“更文明”的方向努力。

为此,1864年,人类还在日内瓦签订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的公约》。

即是著名的《日内瓦公约》的开始。

而,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境遇的公约》已经签订了30年。

日本国是置若罔闻。

日本国这个国家很奇怪,它“明治维新”之后,貌似进入了“文明国家”,“文明开化”了,也开办了各种西学现代教育,办工业,学科技啥的,甚至也改革了军事编制,全盘学习了德国的军事制度。

其实不然,他学西方只学了他们自己愿意学的,另一方面,反而更强化了日本国固有的落后野蛮特色。

比如天皇崇拜,比如武士道。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国在政治上开始更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了令人发指的专制。

在日本军队中鼓吹“武士道”,号召日军士兵们“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教导士兵们——爱惜生命的都是弱者!是懦夫!

可以想见,日军士兵连自己的性命都不爱惜,他们当然也不会爱惜别人的性命了。

所以说,明治维新后的日军士兵都残暴异常,近乎于兽。

日本虽然科技武器现代化了,其人文精神却是野蛮落后的。

这也是他们最后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

具体到甲午战争日军的暴行!

最典型的应该是旅顺屠城了!

旅顺是一个军港,远东第一军港,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与威海卫隔海相望,是扼守渤海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第一章)

自来是北洋水师的重镇之一,大清朝在旅顺驻有重兵。

众说周知,清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日军并没有付出伤亡就拿下了旅顺。

但是,日军进入旅顺之后,依然对平民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

无论是妇人还是儿童, 是商人还是居民,是男人还是女人,见人即杀。

比蒙古人还狠,不分职业,不分穷富,不分贵贱,不分壮丁还是老弱,见人即杀。

最后,满城之人杀的只剩下了36个人,这36个人只所以不被杀掉,只是为了让他们埋葬尸体!

为了掩埋罪证,把满城的尸体堆到一起之后,又放了一把火,全部一烧了之。

日本国已经他的天皇政权是残暴的。

1、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

1000多名官兵死的死,落水的落水,落水的官兵再次被日军扫射,全部死亡。

2、在旅顺屠城。



1894年攻占旅顺后的日本人,从11月21号到24号,进行了连续四天的大屠杀,城中百姓无一幸免,日军不分妇孺老幼,见谁杀谁,一时间尸横遍野,惨绝人寰,被杀百姓有两万多人,城中几乎再无“活人”。

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文:史努比行走历史

说起侵华日军的暴行,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惨烈的十四年抗战战场上,日本侵略者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但事实上,在距离“九一八事变”三十六年前,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当时标榜着“文明进步”的日本,早已在战场上暴露出了凶残到禽兽的面目。

比如在甲午战争的“前奏”:1894年7月25日的中日丰岛海战上,不宣而战的日军,就上演了极度残忍的一幕:他们不但枉顾国际公法,悍然炮击第三国(英国)商船高升号,用步枪扫射落水的中国士兵,导致1000多名中国士兵葬身海底。被俘的清军“操江号”士兵,也遭到了日军的羞辱——这83名清军水兵,被押送到日本佐世保,然后就被强迫游街示众:“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

而且,放在整个甲午战争里,“操江号”上的这些清军战俘,堪称“待遇”最好的一批。后来被俘的清军士兵,遭遇一个比一个悲惨。比如平壤战役后被俘的清军,就有47人在战斗结束后被斩杀,25人因伤重而死。幸运活下来的士兵,处境也十分悲惨:他们都是双手被捆,连头发都用绳子绑起来,每人每天只发一个小饭团和丁点臭水,吃东西的时候要跪下来像狗一样趴着吃。简直极尽羞辱。

而在他们被押上船送去日本时,海路上的颠沛,更是说不尽的苦:所有的清军战俘,都被塞进狭小的船舱里,吃饭便溺都在一处,每个船舱都臭气熏天到呕吐,以至于许多战俘在路上就染病身亡。被押到日本后,他们的待遇稍稍“改善”一天,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处境十分艰辛。

整个甲午战争里,被日军俘虏的清军俘虏(除去战场上被俘遇害和押送途中遇难的),总计1790人,日军放回了其中的1544人,剩下的那些哪去了?日本没有解释,但今天的日本各地,都有甲午战争留下的清军战俘墓。这些客死他乡的军人,曾被长久遗忘,却在今天,刺痛多少国人的心。

而比起这凶残的虐俘来,日军更令人发指的暴行,当属在中国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最为震惊世界的一桩事,就是“旅顺屠城”:1894年11月22日,攻克旅顺的日军,随即在全城展开了大屠杀,整整四天里,旅顺全城两万多名平民遇害,只有八百多人逃生。

虽然这桩惨案,当时的日军极力掩盖,晚清政府这边,也是常见无视。但是许多亲眼目睹此事件的西方记者,依然以详尽的笔墨,记录下了当时日军的凶残表现: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克里尔曼证实,进入旅顺城的日军,立刻自发展开了杀人竞赛,只要遇到中国平民,不管对方是逃跑还是抵抗,立刻用各种办法虐杀。有人“被排枪击碎”,有人“头被砍了下来”,有人甚至“被斩成了两段”,日军则是嘻嘻哈哈,边杀边向死尸上吐口水……

而同样亲历旅顺屠城的英国海员艾伦,更描述了日本士兵天良丧尽的表现:他们连婴儿都不放过,两岁的小孩被他们挑在刺刀上取乐,拼命保护孩子的母亲,更被他们“剁成碎块”。几乎每一个店铺里,都铺满了“一地的死尸”,几乎每个尸体的头都被剁下,然后每个人头都被扎在店铺门口的木栅尖上。还有两个月大的婴儿,被大钉子钉在柜台边上……

此情此景,正如美国一家报纸的怒喝:“日本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

那么,如此暴行,当时的世界舆论,又是怎样的愤怒呢?这个事情,却同样让人齿冷:虽然许多有良知的西方记者,愤怒揭发了战场上的日本暴行。可老谋深算的日本政府,早就做足了“媒体公关”。美国《纽约论坛报》的名记豪斯,就接受日本重金聘请,做了日本的“国家舆论宣传总指挥”,在他的卖力包装下,自从甲午战争开打,凶残成性的日本,就成了“文明”的象征。

至于声名显赫的英国《泰晤士报》,以日本文献的记录,几乎每发一次新闻,都要从日本方面,收取六百多英镑的好处。于是,虽然许多西方记者,以个人身份努力揭发日军暴行。但屁股决定脑袋的西方媒体,还是卖力给日本洗地。特别是“旅顺屠城”后,日本政府迅速危机公关,把清军战俘拉出来“摆拍”,摆出“清军士兵受优待”的样子,这拙劣演技,就被西方各大媒体大书特书,再度打造了日本“文明”的形象。

于是,那些关于甲午战争中日军暴行的记载,就在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的宣传攻势下,全被刻意的“屏蔽”。这颠倒黑白的宣传,枉顾事实的拙劣表演,参考接下来的历史看,无论是凶残成性的日本侵略者,还是那些“舆论帮凶”,他们的套路,真心没变。

参考资料:陈悦《家国何处:寻找甲午大清战俘》、 晚清陈卿美《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战俘都去了哪里》 、周汉青《揭开日本对华舆论战黑幕:甲午战争曾致中国惨败》、周溯源《甲午战争中西方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是我的战争屠杀攻略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