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道美食,做这道美食的人还在吗?你们有多久没见过了?
- 学生时代的食堂,你还记得吗,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 舌尖上的美食,谈谈大家记忆里他乡美食?
- 10年味道记忆,2010-2020你到过的城市记忆最深的美食?
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道美食,做这道美食的人还在吗?你们有多久没见过了?
谢邀请,人的记忆总是思乡,思乡里的美食方面,那就是妈妈的味道,爸爸的伟大,特别是在外的游子,特别想妈妈做的饭,哪怕是最简单的一道饭,也是那么的香,香到骨子里,尽管外面吃尽山珍美味,也不如妈妈炒一盘土豆丝,酸萝卜丝拌瘦肉。总之,妈妈做的最好。现在我也是当妈妈的人了,孩子在别的城市读大学,微信里,她总是说我做的饭好吃,说等她放假了一定要我教她做有些菜。人嘛!每个人都是有最拿手和记忆中的特别好吃的饭菜。
谢谢,
我忘不了的是妈妈做的葱花油饼,太香了……
我的性格有点怪异,当时哥哥们讲,全让妈娇惯的原因。因为妈妈本来做的白面条,我却嚷着要吃饼,那怕是掺着玉米面和红薯面的烙的饼,我都高兴。

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当时吃面条太多太絮的原因,特别是弯弯粗粗的红薯面面条。又黑又粗甚止有酸酸的味道。
不管妈妈多么累,特别是夏天天气热,妈妈只要看到我拿着筷子不愿吃面条的时候,立刻就去重新揉面,给我单独开小灶、烙饼。久而久之,每逢过节和改善生活,她老人家都忘不了给我,她的小儿子做葱花油饼。
母亲、伟大的妈妈,每次想起您对孩子付出的一生,心中血液翻腾,眼泪夺眶而出。儿子欠您老的太多。只愿来生再作您的儿子,报答今生您对儿女的付出。
学生时代的食堂,你还记得吗,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早餐饱腹,唯有快跑。
每天早上为了能够抢到心仪的油条或者大酥油火烧,可以说是各展其勇。
已经过去快三十年了,每到饭时,跟同学们一起争先恐后地奔向食堂的场景,欢乐且难忘。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特别爱吃,也想吃。但是因为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周一到周六是没有机会出校门的,那偌大的校园里,最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地方,就是食堂了。
无论是饱满鼓胀的大油条,还是又香又酥的酥油火烧,都是我们早餐的最佳之选。
但是当时食堂里,这两样的供应量严重不足,也就是说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那怎么办,早餐饱腹,唯有快跑。
我们的那个教学楼,各年级的学生分布在一到四楼。
好家伙,每天早上为了能够抢购到心仪的油条或者大酥油火烧,可以说是各展其勇。
而且时间长了,都会在早上离开宿舍时,就把饭盆带到教室里。
后来是教室在四楼的同学,在早自习结束前,提前下到一楼候着,只等下课铃一响,便杀向食堂。
这样教室在一楼的同学就没了先发冲刺优势,而且二楼三楼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提前下楼,一个个地都猫在教学楼一楼的出口,大家屏气敛声,只待早自习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刹那,立刻百足狂奔。
现在想来,那场面,虽然紧张,但是充满了欢乐。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学校怕出事,三令五申,早上禁止提前出教室,甚至派出老师看着。
但老师稍稍松懈,我们便又全部集中到一楼等着。
奇怪的是,离开学校后,无论在哪里,都再也吃不到学校里那么好吃的油条和酥油火烧了。
我98年上的中专,2000年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2年了,我特别怀念我们中专学校的食堂。一日三餐都很丰盛。
早餐有蒸包,油条,面条,馒头,凉拌菜,咸菜,鸡蛋,大米粥,豆浆等,我一般都是吃一个蒸包,喝一碗大米粥。
中午就丰盛了,菜有热菜凉菜十几种,还有一个窗口专门卖炸货,有炸鱼,炸花生米,丸子。主食有馒头,油饼,米饭,糖包,糖火烧,葱花火烧。
晚上跟中午的饭差不多,我经常吃饱饭后再买个糖火烧或者葱花火烧,边走边吃。
上中专两年,学校的饭还没吃够,现在想起来还是馋涎欲滴。
大学食堂有炸蛋,浇上酸甜番茄汁,色香味俱全,超好吃,一块钱一份。
高中食堂有两毛钱一份的炒辣椒,一勺就可以吃两份饭,辣得很爽。
初中食堂周二和周四的早餐吃米粉,一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化身飞毛腿,好像要把食堂冲散架。其实就是米粉拌上一勺热乎乎的卤汁,那卤汁也简单有酱油和葱花,可是美味呀。因为周一、三、五是吃白粥。美味是比较出来的。
以上是美好的记忆,当然也有不好的。
初中的食堂特别喜欢煮节瓜,一周至少有三次,白的节瓜和白的肥肉,水煮,没有味道,至今我恨节瓜。
高中的时候我们住在食堂边。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看见食堂阿姨们在忙碌了,她们用很大的锅刷,像扫地的扫把,大的锅铲,我们怀疑是铲土的铲子,这些工具在大锅里洗洗刷刷。6点多,我们去打粥,感觉那粥一股大地的味道。也许是心里作用。
大学食堂最不好的感触是永远找不到座位!
我是89年上高中开始吃食堂的,当时我上的是普通高中,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但对于农家出身的我已经很好了。
每周天下午用自行车驼上一袋大米,交到食堂换粮票,每斤再给学校缴纳0.15元代蒸费,多余的粮票可以换成菜票,用于打点菜,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大家浩浩荡荡拥到食堂窗口打饭,家庭条件好的可以打饭打菜,不好的就打些米饭回宿舍就家里带来的豆瓣酱下饭,偶尔打点食堂五分钱的菜汤。
因为学校人多,大师傅做饭的时候需要扛着铁锹站在锅台上操作,上锅台前把雨靴在水龙头下冲一下就上去了,和面也是手脚并用,有一次从窗户上看过去, 看到这一幕实在是一言难尽,偶尔饭菜里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件,我们是不太会在意的,饭量好的同学用筷子串4-5个馍馍,蘸上豆瓣酱那叫一个美味。
小灶和教职工灶不是有钱就能吃上的,那得有关系,一次班主任有事,中午让我去灶台上端他的那份饭自己吃,红烧肉烧土豆,吃的满嘴流油,大师傅一看我这胃口,又把锅巴给我掰了一大块,那个下午感觉肠胃过了个年,当时感觉人生第一大美事儿莫过于此。
我现在在大学,对于学校食堂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食堂了,那时候学校食堂还没有大学的食堂饭菜种类多,生活费也比较少但是那是却是真的很高兴,几个关系非常好的同学在一块吃饭,大家偶尔谁从家里带来一些好吃的,大家在一起分着吃。
大家每一顿吃饭都是那么的快乐,虽然条件不好,真的挺怀念那个时候的日子的。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是我的母校,近两年吉林工师发展的很快,校园不断地建设完善,尤其是食堂经过翻新重建后非常的受欢迎,我最喜欢一楼的自助餐盘,每天有10几样菜,都很美味,吃多少盛多少,按重量计价,米饭是免费的,像我这种吃的少的女生,5、6元钱左右刚刚好,现在毕业了,非常想念学校的食堂!
舌尖上的美食,谈谈大家记忆里他乡美食?
谢邀,印象中特别好吃记忆深刻的美食还真没有,不是说他乡没有美食,只是我这人吧,吃到好吃的美食,我就会一直买一直买,直到我吃腻为止,吃腻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让我几年内都不会再去买来吃的程度。
所以没有特别记忆深刻的美食,因为当时我就把美食吃腻然后忘记了,哦哦……那个千层饼我刚出来那会很喜欢很喜欢吃,每天都要到市场买,我也不知道持续了几天,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就觉得不好吃就没买了。
这一点像我爸,我爸也是这样的。
那叫铜矿,她家小区门口的凉皮,是那种厚厚的凉皮,拌上不辣的辣椒油,蒜水,香料水,加一点切块的面筋,简简单单,是她儿时到现在最爱的美味,每次回家都会很兴奋的带给我吃,我总是笑,你家就那点吃的,来我们家吧,包你一个月不重复的,为了她离开家也能吃到,我特意找她的亲戚学习了,自己做,感觉还不错。后来我们分开了,在我家的附近发现了一家挺像的凉皮,成了我常去的地。再见,我的初恋。
10年味道记忆,2010-2020你到过的城市记忆最深的美食?
口味虾
湖南的口味虾味很重,味很足、很辣。我们在家自己也经常会做着吃,简单易做的一道美食。
剁椒鱼头
这道菜在全国各地的餐馆都很常见,但是要吃到最正宗的还是要在湖南。非常开胃的一道菜。
酱板鸭
这是益阳的一道特色菜,具体怎么做的我也不清楚,工序比较复杂,我都是直接买现成的吃。
酱板鸭和别的地方的盐水鸭、绝味鸭脖等等味道不太一样,虽然也是辣(也可以买不辣的),皮比较酥脆,肉比较干,咬起来很带劲,味道很足。
这十年陆陆续续的去过很多的地方。每个地方的美食都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这十年在旅游中品尝了新加坡的肉骨茶,黑胡椒蟹,马来西亚的面包咖喱鸡,娘惹菠萝饭,韩国的高丽参鸡,大酱汤。对异国的美食美味品尝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国内游则品尝了太多的美食,云南的汽锅鸡,腾冲的饵丝上海的生煎,广州的煲仔饭,昆山的奥灶面,德州的扒鸡,香格里拉的牦牛火锅,苏州的大煮干丝,西安的羊肉泡馍,等等许多数不清的美食美味。
上面每一样都是让人不能割舍的美食。这些都得益于我国的地广辽阔、资源茂盛,让我们尽享美食美味。
谢邀。
一碗炸酱面,真香
2010年,我是一名北漂。我和我姐租住在北京大兴黄村的一个老旧的小区,房租600元(两室一厅里面的一个小房间,连床都没有,就一个床垫……),我们都刚工作不久,很穷很穷,每天上班很远(在北京,才知道城市真的好大!),我坐937从大兴摇到丰台,姐姐从黄村坐456一直到阜成门……
忘记了是什么日子,反正好像是个节日。我们说要庆祝一下,就在小区门口的炸酱面馆一人一碗面庆祝,好像还要了瓶啤酒……
其实作为陕西人,我不爱吃炸酱面,黑糊糊的,色泽看起来都不诱人。但是那天也许是饿了,一人一碗炸酱, 搅拌着那黑糊糊的炸酱,感觉真是香啊!我还就着吃了半根葱(重口味西北人),那滋味,真是想想都难忘。
酒酿圆子太好吃了!
2017年,出差去无锡,住在无锡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不得不说一下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真的太棒了!那家酒店的菜品种类特别多,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甜品,叫酒酿圆子(好像就是这个名字)。有点像是红糖水里泡着,圆圆的一个丸子,咬一口,绵绵甜甜的,特别可口,我连着吃了一小碗,有点像芋头做得,感觉超满足。
食堂里的肠粉也好吃
11年我去过一段时间珠海,当时在一个单位做文员,单位食堂是一日三餐,伙食挺不错的。但是也是见识到南北方的不同,食堂里是没有面的,所谓的面就是各种粉,炒河粉,汤河粉等。有一次吃了个肠粉,感觉特别好吃,后来回来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肠粉了。
总会想起重庆街头的一碗小面
2107年春节,我们一家自驾去重庆过年,我已经忘记住在哪里了,到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在网上订的民宿。只记得第二天起来准备走的时候,在楼下转来转去,在一个街角遇到一家小店,吃了一碗小面,那是我从来不认识的小面,吃完那个面我觉得我在西安吃的那些小面都是骗人的……
那碗面汤味太浓郁了,各种配菜我见都没见过,那么一大碗啊,才8块钱,我吃完了才发现那个店门口上挂了很多牌子,诸如某某电视台来此拍摄之类的,看来是一较脚踏入了一个宝藏小馆。老板说他们家的汤是老汤,24小时不熄火地熬煮的,真的吗?不管怎样,那碗面真是好吃啊!
……
记忆中的老味道,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中国美食就像一个汪洋大海,总有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材与方法,总能惊喜地发现各种各样的好味道……就先分享到这里吧,欢迎关注袁小猫,一起发现这个好吃的世界!
关于这10年间的味道记忆。不仅是我们味蕾的记忆也是我们对那些逝去日子得怀念。
10-11年那会还在西安,我最喜欢吃的是菜加馍,肉夹馍,米皮,羊肉泡馍等。
12-13年在新加坡,最喜欢炒河粉,萝卜糕,烧肉饭,猪脚醋,各种咖喱海鲜。
13-20年在青岛,最喜欢混沌,炸串,菜煎饼,各种海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