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如何赏析其作品《伯远帖》?
谢邀。
待我再看且用食指摹其笔迹,感受如下。
倾情于字之姿态,以表达为人之旷达及清高,仿佛珣走路都仰着脸。
又如抚琴,动情至致,锁眉闭目而忘我。
似极小笔写大字,发于毫端,收于毫端,执笔之处与毫端的长距离则生字之空灵,疾速的行筆则宕宕之姿生焉!
珣之倾情,又不在笔墨及风格之变化,又似始发于自然,启首询顿首墨重,是自然,而为避墨散字花,则需稍显开张,亦是自然。
所读之帖,二珣相临,又观率更之卜商帖,则倾情于文之姿态,字之姿态,笔画之姿态,而较之王珣,于人情性之表达,则去之远矣。
若二珣当真相遇,率更必施礼开言,吾不如也。
《伯远帖》是一件信札,所以传世惟以一“真”字。怎么说呢?
1.真迹。晋书传至今,可考证为真迹的少之又少,稀有之极。闻名于世的王氏书法真迹更是少之又少。
2.真性。此帖从用笔,笔意等各方面反应出晋代之韵,反应出晋代书法从章草,隶书到行书,楷书的进化。
3.真情。王珣当时做此书时自身的处境和自身的情感,透过笔墨,线条,顿挫得以充分表达。书乃心画表现淋漓。
王珣是东晋时期书法大家,《伯远帖》是其代表之作,当属国宝级书法臻品,此帖共五行,四十七个字,应属信札形式,曾与王佑军的cc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三希,由大清乾隆皇帝御刻《三希堂法帖》,曾先后在宋代宣和门人府,明代董其昌,清代安岐,清代内府珍藏过,由此可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伯远帖》行笔劲健,笔势老辣,灵动雅逸,高古潇洒,洒脱自如,有魏晋“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之韵致。

其笔法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伸展自如,意态无限,劲健有骨,瑰丽多姿,。其章法金石相生,玉润浩气,行间字里,上下呼应,左右顾盼,气韵畅通,如若贯珠,自然通泰,天然自成,雅逸清朗。
因之,千古流传的《伯远帖》才能成为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眼中的书法至宝。 。
关于六品堂app下载_六品堂(手机书法学习平台)_v1.5.4_安卓版_下载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