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位列“五子良将”,深受诸葛亮忌惮,为何宕渠之战中被张飞完虐?
谢谢邀请。张郃位列五子良将却被张飞完虐,首先是胜败兵家常事,且张飞本身的军事才能在张郃之上。具体到案例来说,双方的战争态势使得张飞具备一定优势,完虐张郃很正常。
首先第一点,胜败兵家常事。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不是比大小,没有谁能包输不赢。就连足球、棋牌还可能爆冷呢。所谓名将良将,也就是胜多败少。曹操可称三国最会打仗的,不照样在汴水、濮阳吃败仗,在赤壁、汉中吃败仗,何况张郃呢。
其次第二点,张飞军事才能在张郃之上。
我知道这个有人会不同意,但我认为如此。蜀汉没有史官,张飞战绩记载有限,但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揍张郃。
而张郃虽然位列五子良将,个人对他的评价,在五子中位于中下,不如张辽、徐晃、于禁,也就是比大老粗乐进强些。参看张郃的所有战例,早期都是跟着其他人一起虐菜,最辉煌的就是228年在街亭揍了书呆子马谡。揍完之后,王平带着千余人敲鼓,就让张郃不敢进逼,反而让王平搜罗了不少溃兵退回。231年司马懿派他进攻王平镇守的南围,张郃拿王平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以上并不是说张郃弱。张郃位居五子良将,肯定也是当世一流,是曹魏少有的人才,所以刘备、诸葛亮忌惮他也不奇怪。但张郃并没有牛到所向无敌的程度,在实力胜过他的张飞面前吃个败仗太正常了。
接下来咱们再分析下215年宕渠之战的具体态势。214年刘备全取益州,215年曹操攻克汉中,两个对手在西线相逢,接下来就发生了张郃进兵三巴,遭遇张飞的战事。史料记载如下:
刘备传:
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於瓦口,破郃等,收兵还南郑。
张飞传:
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
夏侯渊传:
会鲁降,汉中平,以渊行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
张郃传:
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
从这几条史料记载(存在一定出入,和为传主避讳),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此战的过程和胜败因素。
第一,三巴之战并非曹操决策的大举入侵(相反,曹操还拒绝了刘晔大举攻蜀的建议),而是留屯汉中的夏侯渊、张郃自作主张,大约准备捡个便宜。当然,张郃“别督诸军”,来的声势还是不小的,而且竟然一举攻占了巴东、巴西二郡,眼看要把蜀汉切成两半了。
第二,蜀汉方面对此非常重视,刘备下令张飞反击。双方在宕渠、蒙头、荡石对峙了五十余日,战况还是比较激烈的。
第三,张飞率领万余精兵,从小路袭击曹军。由于地理不利,张郃所部前后不能救应,张郃只得弃马带着十余人翻山而走,撤回南郑。不过,这里并不是是说张郃所部全军覆没,否则不会有“引还南郑”“收兵还南郑”的说法。大概是张飞通过突袭,截断了张郃所在一部(前锋或中军)的退路,而张郃果断丢车保帅,自个溜走。最终被歼灭或者击溃的只是其一部兵力。当然,输是肯定输的了。
由上面的过程,大致分析张郃输给张飞的原因:
从战略上,夏侯渊、张郃明显有些轻敌,在未得到曹操授意的情况下以汉中兵力大举入侵益州腹心地带,等于用偏师进犯蜀汉主力。这大概和他们之前揍马超、张鲁都太顺利有关。此后张郃接连夺取巴东、巴西,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骄兵的心态。
从地理上,张郃所部长驱数百里深入三巴,师老兵疲;张飞所部则是以主迎客,以逸待劳,占据主场优势。主场优势包括补给充足、士力休养、道路熟悉等。张飞突袭的精兵就有万余,则整体兵力不应低于二万。张郃所部兵力不明,但夏侯渊镇守汉中总兵力大概率不会超过三五万,所以张郃兵力不占优势(甚至可能劣势),又遭到张飞的分割截断,败之不足为怪。

至于有人说夏侯渊张郃的目的只是为了移民,这个显然属于兵败后的文过饰非,就跟曹操汉中之战后也搬迁了汉中之民数万户,诸葛亮在街亭之败后也搬迁了西城之民千余户。都是打了败仗,不能白死人,好歹搬迁一些民众走。但如果因此就否认战败,那是没有必要了。
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国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宦官当权,黄巾四起,张郃以军司马的身份,投靠在韩馥的麾下,参与了镇压黄巾叛乱。韩馥死后,效力于袁绍,在剿灭公孙瓒的一系列战役中,由于战果颇丰,被升任为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屡屡不听张郃、高览的苦谏,又得狗头军师郭图的几番迫害,二人被迫转投了曹魏。
之后得逢真主,如鱼得水,一路披荆斩棘,战功无数,成长为一代名将,功绩名垂千古。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张郃定义为曹魏集团最善战的“五子良将”之一。
张郃的活跃期,大概在东汉三国乱世的中期阶段。由于加入曹营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在前期的表现,相比张辽、徐晃等人并不亮眼。在此期间,他的头上总有一个顶头上司夏侯渊。直到夏侯渊死后,张郃摇身一变,变成了曹魏集团的中坚力量,甚至一度成长为了曹魏中后期的最强战神。
他是刘备入驻汉中的头号大敌,是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终极障碍。对此,刘备常常“惮郃而易渊”,诸葛亮也非常忌惮张郃。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郃识变数,善处陈营,料战事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陈寿对他的评价同样很高:张郃以巧变著称……
张郃,是一员儒将,是一员帅才,战略上,善于统观全局,战术上善于临敌应变。虽然他在军事上有自己的超凡见解,不过我常说的一句话“各时代的名将很多,但常胜将军鲜有”人无完人,将无完将。张飞、关羽虽贵为一代名将,却也吃过不少的败仗。张郃也不例外,在宕渠之战的时候,同样有被蜀将张飞击败的记录。
——然而!并不是题主所说的完虐
我不止一次说过,宕渠之战,绝对不是一场遭遇的小型战役。相反,他是张郃的一次大战略进攻,目的是蚕食刘备的益州。而且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一。
接下来!
简单的分析一下,宕渠之战的战役经过……
曹操吞并张鲁之后,引军北还,留夏侯渊、张郃等人驻守汉中,与刘备遥想对峙。期间,夏侯渊、张郃二将,对益州发起了一次大战略进攻。
由夏侯渊驻守汉中,张郃亲自领兵,逐渐蚕食刘备的益州本土。张郃的第一战略目标,直指巴西、巴东二郡,并成功将其拿下。张郃的第二战略目标,借入巴东、巴西郡徙民之际,秘密进攻宕渠。
张郃拿下巴西郡,拿下巴东郡,进攻宕渠,他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不用多说,一定是图谋江洲(巴郡)。如果拿下了江洲,即意味着,张郃已经掌握了嘉陵江以东,长江以北的整个疆域。
——换句话说,成都危矣,益州危矣,蜀汉必亡。
且看下图: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战中,张郃居然成功拿下了巴西、巴东二郡;而巴西郡恰恰是蜀将张飞的封地,张飞当时是巴西太守。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参考,《三国志·张郃传》
如果刘备在失去巴西、巴东二郡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应对策略,没有猜到张郃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是宕渠的话。那么!益州就会非常危险。
——对此,蜀中官员廖立曾发表过言论
廖立这个人,可以说非常有才能。诸葛亮对其评价很高“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事业者也”!廖立的失败,绝对不是因为他的才能不足,而是因为他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阿谀奉承,不懂得人情变通所致。
其言论如下:
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参考《三国志·廖立传》
廖立说的一点没错,刘备当初,不辞千里去与东吴争夺荆南三郡。结果无功而返。反倒给了曹操足够的时间拔取汉中。而当刘备回到益州之后,曹操虽然走了,但仍然留有夏侯渊、张郃二员悍将。张郃的蚕食战术,几乎使刘备丧失了整个益州。
可以说!张郃此次面对的对手,并不是张飞一人,而是蜀汉的谋臣武将团队。张飞只不过是一个先锋将领,刘备分析了全局之后,让他去宕渠阻击张郃。
而宕渠的交战中,张飞是依城坚守,张郃是大战略下的进攻方。而且,在张郃的身后,没有所谓的城池,只有崇山峻岭,灌木丛林。在相拒五十余日之后,张郃终究没能拿下宕渠城。
而正当张郃大军久攻城池不下,疲惫不堪之际,张飞瞅准战机,领万余精兵,从他道邀张郃激战,也就是突袭,最终将张郃击败。仓惶奔走。
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参考,《三国志·张飞传》
很多人喜欢讲三万对一万的故事。不过那是演义,正史中不存在的。在正史中,张郃的兵力不详,不光如此,张飞的宕渠守军,兵力仍然不详。张飞的这万余精卒,只是他带出城突袭张郃的总人数。
总的来说,张飞对张郃,还没有达到完虐的地步;只能说彼此彼此,张郃拿下了张飞的巴西郡,而且还拿下了巴东郡,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二将一胜一负,都是一代名将。
文章分享结束,啪啪三国五子良将张郃技能属性简要分析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啪啪三国五子良将张郃技能属性简要分析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